1 / 23
文档名称:

汉字与文化研究.ppt

格式:ppt   大小:631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汉字与文化研究.ppt

上传人:luyinyzha 2017/10/31 文件大小:6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汉字与文化研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汉字与姓氏文化研究
文学院2010级2班
陶晶莹
姓氏,是血缘的标志和婚烟的纽带。同时,它也是部族的开端,国家的根基,以及民族的文明标志。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并且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之一。
姓,《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春秋传》曰:‘天子’因生以赐姓。”
先民最初使用姓的目的是为了“别婚姻”、“明世系”、“别种族”。大约产生在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
“姓”表明了出生的血缘关系,清楚地说明了同姓的人都是同一位女性祖先的子孙,它是母系氏族社会同一血缘关系人群的标记。许多古姓都带有“女”字旁,如姜、姬、姚等,它们往往表示某一氏族的居住地或崇拜的图腾。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姓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种族称号,简称族号。
人们推测,姓的由来与祖先的图腾崇拜有关系。在原始蒙眛时代,各部落、氏族都有各自的图腾崇拜物,比如说麦穗、熊、蛇等都曾经是我们祖先的图腾,这种图腾崇拜物成了本部落的标志。后来便成了这个部落全体成员的代号,即“姓”。
《说文解字》:“氏,巴蜀山名岸胁之旁箸欲落堕者曰氏。氏崩,闻数百里。”。
“氏”字本是一个象形字,后来借用来作为从大宗分裂出去的小宗——宗族的名称,是非常形象的。
氏带上了父系氏族时代的烙印,所以“氏”可以说是姓的分支。《通签·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氏”也是古代贵族的标志,表示功勋和地位。
战国时期,随着奴隶制、宗法制度的崩溃,旧有的姓氏体系也逐渐混乱,出现了姓氏合一的倾向。秦汉时期,我国的姓氏体系基本上已确立下来,姓和氏完全合并,并且不再是贵族的专利,平民也能有姓氏了。
古代姓氏有几点值得注意:
,贵族才有姓氏,贵族男子称氏,女子称姓。男子贵者称氏;贱者则以职业概括之。如奕秋、庖丁、石匠、医和、优孟。
,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国语》曰:“同姓不婚,恶不殖也。”春秋时,鲁昭公娶吴女为夫人,两人都姓姬,就改夫人姓孟,称吴孟子。
“别婚姻”的作用,男子又不称姓,故女子称姓非常重要。“孟姜女”,就是在“姜”姓的前面加上了表示排行的“孟”,意思是姜家的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