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7出版广角 2014 年 7 月上新观察VIEWONPUBLISHING专栏在一次大学讲座中,有学生提问:许多书尤其是那些被称为经典的书,不大容易读下去,甚至根本读不下去,对此应该怎么办。应该说敢于提出这样问题的只有年轻人,当然,能够提出这样问题的也是还肯读书的年轻人。这样的人即便在大学里也未必很多了。尽管励志似乎是当下最披靡的人生姿态,但偏偏到了阅读,这个姿态却不免变形。或许,在不同民族文化的背景下,也会呈现不同的阅读心态吧。我的回答不妨有三。一是先停下来,老话所谓渗一渗,酝酿一下情绪,回头再来。毕竟,阅读,尤其是对那些被视为经典作品的阅读,的确需要一个从精神到身体的充分准备。那些堪称经典的伟大作品,往往写出了人世的复杂性,而复杂性当然需要沉潜下来的仔细阅读才能咂摸体味得出。这个过程,有时的确不是一蹴而就的。也许有人会对作品的复杂性表示不屑,以为阅读无非消磨时间,至多是破闷,大可不必花费心思去体味。这当然是他的权利。譬如一处令人流连忘返的美景,譬如一位令人割舍不下的美人,譬如一道令人大快朵颐的美食,并非任何人都肯或曰都能发现留意,不屑发现留意的自然由他去吧,一个对美景美人美食都不肯用心的人,自有他领略不到的遗憾,那是他的宿命,别人干预不得。一本令人痴迷沉浸的好书,也是同样道理。再说了,美本身也是挑剔的,并非任何人都有资格领略,用心应该是领略的起码前提。文学评论家严家炎先生,曾有一个向读者推荐的书单,内含9本书,其中对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的推荐理由是:研究文学的读者要舍得下点功夫去啃一啃这块硬骨头,要用最大的耐心硬着头皮去读,只要坚持闯过难关,就一定能尝到乐趣。并非每个阅读者都是文学研究者,并非每个文学研究者非要对某一部经典下功夫,但对待经典的态度,的确如严先生所云,要舍得下功夫用最大的耐心硬着头皮去读,只要读了下来,便会收获到那些不肯下如此功夫的人永远也体味不到的格外乐趣。诚然,除了硬着头皮的耐心,也不妨采取某些机巧的策略。譬如,避重就轻或者正面攻不上去换侧面攻的策略,便是可以尝试从作品的中间乃至后面穿插以及倒着来读。这样的方法实际上是将原本有些体量的作品切割成若干份,如同将大骨头肢解成若干小块,分而治之,这样的分解,自然要比对大块头的生吞活剥来得容易些。要承认,这种所谓的分而治之,就阅读的正常态势而言,实在是逆向的。逆反的语序可以说是现代主义的模式,此处搬来,也不妨姑且称之为现代式的读法。有些吊诡,这种和现代主义小说有些仿佛的读法,却不大适合用来读小说,因为会破坏某些悬念的设计,但有时也会收获逆料不到的成效。这就像没看到开头的电影,看下去反而会有原本没有的心理推测和预期。倘若用这种方法去读现代派小说呢?没试过,只好说不得而知。需要说明的是,这种策略只是一种权宜之计,而非应付裕如的全能办法。不仅阅读,这世界上的许多事,包括那些看起来原本属于享受的事,如果真想做好,其实往往都需要耐下心来甚至硬着头皮去做,即便享受也需要付出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