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刘武超--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刘武超--论文.doc

上传人:wz_198614 2017/11/2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刘武超--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刘武超--论文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毕业设计
题目:机床数控改造机械系统设计(微型计算机)
入学年月___ 2012年9月____
姓名_____刘武超_______
学号___**********
专业___ _机电一体化_____
学****中心___云南昆明
指导教师__ __________
完成时间_2014__年__10_月_19_日
1
目录:
摘要???????????????????????????? 3
第一章绪论????????????????????????? 4
第二章微机数控系统设计思路????????????????? 7
????????????????????????? 7
设计思路论证??????????????????????? 8
??????????????????????? 8
第三章微机数控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9
????????????? 9
第四章安装调整中应注意的问题????????????????? 11
???????????????????? 11
???????????????????? 11
???????????????????????? 11
???????????????????? 11
第五章结束语??????????????????????????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2
摘要:为适应信息时代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控机床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业。它本身加工灵活、通用性强的特点,能适应产品的品种和规格频繁变化,不断满足新产品的开发和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自动化的要求。在提高生产率、减轻工人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和增加效益方面与普通车床相比,数控机床具有很强的优越性。
针对现有常规CA6140普遍机床的缺点提出数控改装方案和单片机系统设计,提高加工精度和扩大机床使用范围,并提高生产率。本论文说明了普通机床的数控化改造的设计过程,较详尽地介绍了CA6140机械改造部分的设计及数控系统部分的设计。采用以8031为CPU的控制系统对信号进行处理,由I/O接口输出步进脉冲,经一级齿轮传动减速后,带动滚动丝杠转动,从而实现纵向、横向的进给运动。
关键词:单片机数控系统,改装方案,设计要求
3
第一章
概述绪论
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下,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得到发展,它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以优异的质量、低廉的成本,制造出合乎市场需要的、性能合适的产品,而产品质量的优劣,制造周期的快慢,生产成本的高低,又往往受工厂现有加工设备的直接影响。目前,采用先进的数控机床,已成为我国制造技术发展的总趋势。在我国现有的机床中有一部分仍采用传统的继电器- 接触器控制方式,这些机床触点多、线路复杂,使用多年后故障多、维修量大、维护不便、可靠性差,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产。还有一些旧机床虽然还能正常工作,但其精度、效率、自动化程度已不能满足当前生产要求。因此拥有先进的数控机床已经成为满足企业新生产工艺、提高经济效益的最根本需求。
数控机床的发展历程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美国帕森斯公司接受美国空军委托,研制飞机螺旋桨叶片轮廓样板的加工设备。由于样板形状复杂多样,精度要求高,一般加工设备难以适应,于是提出计算机控制机床的设想。1949年,该公司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伺服机构研究室的协助下,开始数控机床研究,并于1952年试制成功第一台由大型立式仿形铣床改装而成的三坐标数控铣床,不久即开始正式生产,于1957年正式投入使用。这是制造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突破,标志着制造领域中数控加工时代的开始。数控加工是现代制造技术的基础,这一发明对于制造行业而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世界上主要工业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数控加工技
术的研究和发展。
1965年,出现了第三代的集成电路数控装置,不仅体积小,功率消耗少,且可靠性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促进了数控机床品种和产量的发展。60年代 4
末,先后出现了由一台计算机直接控制多台机床的直接数控系统(简称DNC),又称群控系统;采用小型计算机控制的计算机数控系统(C),使数控装置进入了以小型计算机化为特征的第四代。
1974年,研制成功使用微处理器和半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