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浅谈“网络”合同诈骗犯罪的侦查.doc

格式:doc   大小:28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谈“网络”合同诈骗犯罪的侦查.doc

上传人:w8888u 2017/11/5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谈“网络”合同诈骗犯罪的侦查.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谈“网络”合同诈骗犯罪的侦查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经济的不断发展,合同诈骗案件数量不断增加,更有不法分子通过网络的手段进行合同?p骗行为,使得“网络”合同诈骗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合同诈骗犯罪手段。这不仅严重扰乱了我国正常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也给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本文以浙江地区“网络”合同诈骗为视角,在明确了“网络”合同诈骗的定义与犯罪手段后,对“网络”合同诈骗犯罪的侦查方法进行简要的介绍,为基层公安机关打击此类犯罪提供一定的参考。
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关键词网络合同诈骗侦查
作者简介:赵锦龙,浙江警察学院侦查系学生,研究方向:经济犯罪侦查。
中图分类号:D918 文献标识码:A DOI:-
一、“网络”合同诈骗的定义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且数额较大的行为。合同诈骗犯罪是一种以合同为掩护,手段隐蔽、情况复杂的诈骗犯罪。而“网络”合同诈骗犯罪是合同诈骗犯罪的一种新型犯罪手段,即通过“网络”的形式,与对方当事人采取网上洽谈、网上签订合同、网上收取货款等形式,利用各种手段隐瞒、欺骗对方当事人,以此来骗取当事人财物,且数额较大的行为。
二、“网络”合同诈骗的常见犯罪手段
(一)设立“皮包”公司,工商证照齐全
在大多数受害者的报案中,受害方都称对方公司提供了其企业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以及其他的一些工商证照,手续完备,且交易的汇款也大多是转入对方公司的银行账户。但事实上,这些实施“网络”合同诈骗犯罪的犯罪分子就是利用目前工商登记注册的便捷,委托那些帮助企业进行登记注册的中介机构,利用虚假的身份信息设立“皮包”公司。在公司设立后,便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实施诈骗活动。
(二)架设非法网站,展示虚假信息
犯罪分子一般通过购买网络域名的方式,在没有进行网站ICP备案的情况下,用公司的名义设立自己的网站。然后,选择目前市场上需求量较大且品牌较好的商品及材料,以低廉的价格优势,吸引那些有刚性需求的客户。与此同时,那些犯罪分子还在虚假网站上填写虚假的公司名称,虚假的公司地址,虚假的姓名,仅留下电话号码、微信号等网络联系的方式,铺设网络诈骗陷阱。此外,有些犯罪分子还会利用百度推广的方式,将自己的网站置顶于搜索页面,以此误导那些购买者,骗取购买者的信任,提高诈骗的成功率。
(三)利用网络传送合同文本,利用网络收取货款
犯罪分子与受害者通过网站上的联系方式取得联系后,并不会真正的见面洽谈合同的相关购销事宜,而是使用传真或其他网络通信工具向受害者发送合同文件,并要求受害者直接将货款汇款至其公司的账户上。在部分的案例中,一些犯罪分子更是提出受害者所购买的货量太少,不便发货,进而要求受害者增加货物的购买量。犯罪分子通过该手段,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获取受害者的信任;另一方面,如果事情败露,犯罪分子可以把这种合同诈骗行为伪装成合同纠纷,容易在案发后为自己的诈骗行为开脱。当犯罪分子诈骗金额到达其心里预期数额后,就会将这些诈骗所得资金通过网上银行等方式分批转移,隐匿资金流向。
(四)收到货款后编造理由拒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