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八章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本章结构:
第一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一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资源配置的基本问题
1、生产什么?
生产多少?
2、如何生产?
3、为谁生产?
1、资源配置及其方式
在社会经济过程中,有限的生产资源需要按一定比例和规则分配在社会生产的各个部门和各个方面。
原因: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的欲望的无限性的矛盾
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计
划
经
济
市
场
经
济
资源是否进入市场
企业是否市场主体
价值规律
市场机制
(供求机制)
(价格机制)
(竞争机制)
是
主导作用
有限作用
否
市场与计划
2、计划经济体制的运作方式及基本特征
★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和控制人、财、物资源,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主要的经济活动按计划规定进行,国家计划不仅调节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运行,而且覆盖社会主义企业和居民个人的微观经济活动。
★计划经济体制具有非常强的资源动员能力,它能够利用行政手段在较短的时期内集中有限的资源进行重点建设。
计划经济体制的运作方式
国家对企业下达产品产量、总产值等指令性计划指标
企业所需要的主要生产资料,由各主管部门按计划供应
生产出来的产品由国家的物资或商业部门调拨或收购
国有企业创造的利润全部上缴财政,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费用由国家财政拨款
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一是经济决策的权力高度集中,国家计划决定着整个经济运行。(宏观)
二是企业不是作为一个利益主体存在,没有自主经营权;企业的生产活动都是按照国家的计划来进行的。(微观)
三是市场对经济活动基本不起调节作用,计划价格几乎包罗了所有的商品。(宏观和微观之间)
3、建国之初,为什么我们要选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一是当时的客观条件。国民经济实力极其薄弱,要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只有集中全国的力量,而要做到这一点,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基本的体制保证。
★二是主观认识。在理论上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认为是否实行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主要区别之一。
★三是苏联的示范效应。苏联在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30-50年代初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对我国的经济体制产生了直接的示范效应。
4、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
20世纪50年代,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集中力量开展以156个重大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比较迅速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