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旅夜书怀
(唐)杜甫
执教者:李秋华
2012年5月17日
高二(6)班
《旅夜书怀》的写作背景:
杜甫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携家人自问州折回成都,入严武幕。本来,有这位好友的帮助,他才在成都西郊建一座草堂住下去,暂时过上了比较安稳的生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今四川云阳)。《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诵读全诗
《旅夜书怀》的参考译文:
微风吹拂着岸上的小草,夜晚,岸边停着孤零零的小舟。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大江奔流,水面上月光涌动。我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罢退。飘然一身究竟像是什么?就像茫茫天地之间一只小小的沙鸥。
整体感知
[注释]
1、旅夜:旅途中夜晚。古云: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形容人在旅途的不易,更何况作者处境不良(前面已讲),心情可想而知。应注意体会诗人的心境。
2、书怀:书,抒发。怀,抱负,情怀。抒发自己原有政治抱负。3、危樯:高耸的桅杆。危:高耸之意。在此,也有高耸孤立之意。就象诗人心情:随处飘泊,无依无靠,摇摇欲坠,好像永远也找不到自己依靠的港湾。
4、独夜舟:孤零零的一只船在江上过夜。注意理解“独”字,与前面的“危”字相呼应,更显客旅孤独,境况悲惨。
[译文]
微风习习,吹拂着江岸上如丝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在水面上漂泊着,不知所往。
此二句点明地点、时间和环境,烘托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这也是作者孤独感伤之情的外化。
《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知识生成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注释]
1、星垂:星星好像垂挂在天边。垂,有摇摇欲坠之感。诗人无处不在写心境、处境。字字珠玑,一语双关。
2、平野阔:原野显得格外广阔。试想,黑黢黢(qu)的天空下,几点寒星,摇摇欲坠,更显寂寥的原野空旷、孤寂、伤感。
3、月涌。涌:指水由下向上冒出来,如涌泉。泪如泉涌。此处指月亮在大江中的倒影,好像不断从水中涌出。月亮在大江中涌动,和上句一起反衬出诗人在大自然面前突然感觉到自己是如此的渺小,倍感失意。
[译文]
星星垂挂在天际,显出平野的辽阔、孤寂;月光随波涌动在汹涌奔流的大江中。与上一联的近景相比,这一联是远景,上句写岸上,下句写江中,构成阔大雄伟的境界,有一种宇宙苍茫无穷之感。置身其间的细草、孤舟、诗人,该是何等的渺小。由此可见诗人孤独凄怆之情。诗中“垂”、“涌”两字最佳,将星月精神描摩得毕肖,应细细品味、把握。《四溟诗话》评价说“句法森严,‘涌’字尤奇”。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注释]
1、名:名声。岂:难道。著:著名。此名实为反问之意,体现出诗人对自己文章的自豪。
2、官:做官。休:退休。此句也为反语,明面上是说:因为身体老弱多病,应该退休回家。实际上表达诗人对自己不能得志,完成心中的抱负,恨恨不已。
[译文]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但官职的确是因老且多病而不得不永远休止了。
此两句上句与“岂有文章惊海内”(《客至》)一样,既是自谦之词,又有自豪之意。下句与“罢官亦由人”(《立秋后题》)一样,表面上是自我解嘲,实质上是抒发愤慨。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这,而是由于得不到赏识,怀才不遇。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说:“胸怀经济,故云名岂以文章而著;官以论事罢,而云老病应休。立言之妙如此。”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释]
1、飘飘:随处飘泊,无依无靠。诗人罢官之后,居无定所,身若浮萍,孤苦之间,油然纸上。
2、何所似:象什么呢?
3、沙鸥:一鸟名。应该是海鸥的一种。以水中小鱼为食。漂泊不定,哪有浅滩小鱼就飞到哪觅食。同时,胆小,易受经吓。作者自比沙鸥,且在苍茫的天地之间,一只孤零零的小鸟,倍感渺小、孤寂。无依无靠、孤苦伶仃,居无定所、恍如惊弓。
[译文]如此人生落拓,到处飘泊,像个什么?就像那天地之间到处飘飞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诗人自叹身世飘零,自觉在权贵面前非常渺小。无论是身后之名,还是生前之功业,似乎都游离于他。当这种悲愤交集的情感,外化投射在一只飘零于茫茫天地之间的沙鸥时,诗人晚年飘零、孤独、寂寥、失意的形象,便由此铸就了。
教学要点:
通过课文题目了解诗歌内容,从而鉴赏诗歌意境。
1、通过“旅”字看背景
旅:是旅居之意。
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杜甫的思想:穷年忧黎元,,不时发作。两年前,当安史之乱初平时,他曾有返回长安或洛阳的打算,但因地方军阀乘机作乱及其他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