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全息照相及其应用.doc

格式:doc   大小:163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全息照相及其应用.doc

上传人:dlmus1 2017/11/5 文件大小:16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全息照相及其应用.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全息照相及其应用

全息照相是既能记录光波振幅的信息,又能记录光波相位信息的摄影。关于全息照相的理论早在1947年就由英国科学家伽波提出来。但直到亮度高、颜色纯、相干性好的激光问世后,才真正拍摄出全息照相。目前,全息技术在干涉计量、信息存储、光学滤波以及光学模拟计算等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
当两束相干光的相位相同,合成光源的振动就增强,反之就减弱。光的位相是随位置变化的,因此,光波的振动和减弱也随位置而变化。这样,在两束光的交叠处就产生强弱相间的干涉条纹。条纹的分布情况反映了合成光波的位相在不同位置的变化情况。因此,利用两束光的干涉所产生的干涉条纹可以有效地把相位的变化记录下来。
:
根据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全息照相是以光的干涉、衍射等物理光学的规律为基础,借助于参考光记录光波的振幅与位相的全部信息,在记录介质上得到的不是物体的像,而是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得到的细密条纹。
(一)、波前的全息记录
利用干涉的方法记录物体散射的光波在某一个波前平面上的复振幅分布,这就是波前的全息记录。
图1 漫反射全息光路图
O+R
*
*
*
I=(O +R )(O +R)=OO+RR+OR+O*R=Io+IR+OR+O*R (1)
用单色的激光光源照射物体,物体因漫反射而发出物光波,波场每一点的振幅和相位都是空间坐标的函数,用(
)
(
)
O
x
y,z
e
i
x
y,,z
0
0
,
,
j
表示物光波每一点的复振幅,物光波的全部信息包括相位和振幅两个方面,但是所有的记录介质都只对光强有响应,所以必须把位相的信息转换成强度的变化才能记录下来,常用的转换法是干涉法。因此,为了记录物光波在照相底板上每一点振幅与位相的全部信息,我们用同一激光光源的另一部分直接照射到底板上。这个光波称为参考光,它的振幅和位相也是空间坐标的函数,其振幅用(
)
(
)
R
x
y,z
e
i
x
y,z
r
o
,
,
j
表示,参考光束通常是球面波或平面波。这样在记录底板上总光场是二者的叠加,复振幅为,从而底板上各点的光强分布o
*
*
为:
*
式中O*与R*分别为O 与R的共轭量,Io= O O*,IR=R R*分别为物光波与参考光波独立照射到底板上时的光强,在底板上不同位置的变化比较缓慢,在全息记录中不起主要作用,而(OR+O*R)为干涉项,,干涉项产生的明暗以
(ψo-ψr)为变量按余弦规律变化的干涉条纹并被感光底板记录下来的。不增加任何波动信息,只有底片上的明暗条纹(此时的明暗条纹不是简单的等间隔平行直线或一系列同心圆,而是相当复杂的,见前面图示)才代表了合成光场的光强分布。至此,全息照相的记录过程就完成了。
(二)、全息再现
    波前再现的理论依据是衍射原理,照明光波(再现光)经过全息图衍射后出现一个复杂的光波场。
图2 全息照相的记录及再现过程
班级 09(4) 姓名司********学号09223303
投射光的复振幅
入射光的复振幅
制成的全息图上透明区域允许光通过的成分多一些,阴暗区域允许光通过的成分少一些,具体的振幅透过率(即透射光的振幅与照相光的振幅之比
)t=
(则t为一般复数)由曝光量E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