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高校党员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近期,根据中央提出总体要求和目标,“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我院全体党员展开深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
作为高校的学生党员,我们应该做到帮助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在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加强学;转变观念,使教育服务质量上水平;抓好团队、制度建设,使管理能力和效果上水平。要使自己的工作有发展,首先要个人发展,只有个人实现了科学发展,工作才能真正做到科学发展。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首先,抓好自身学习,增强发展后劲;其次,要结合自身实际搞好学习;再次,要正确处理好目前与长远的关系;最后,使自己成为同学们学习和模仿的榜样。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二者是内在统一的。我们应辩证理解二者的统一关系,无论是作为一种社会状态,还是一种价值目标,和谐社会建设都要靠落实科学发展观来实现。
科学发展观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传统的
发展观用经济的发展来代替社会的发展,以经济总量的增长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在这种发展观念的支配下,为了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惜高投入,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对立之中。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而社会要和谐,首先就要发展。这是因为:第一,只有经济的发展,才能为社会的和谐与安定有序提供物质前提。第二,社会上存在的种种不和谐现象归根到底只能通过科学发展来解决。现在有一种错误的认识,似乎公平和效率是对立的,要讲效率就要牺牲公平,而讲公平就要否定效率。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效率不仅包括经济效率还包括生态效率和社会效率,相应的公平也是经济公平、生态公平和社会公平的统一。和谐社会的建设不是要不要发展的问题,而是只有科学发展才能保证社会和谐。
科学发展观揭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
“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