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09 十一月 2017
建筑物理(热工、光学部分)
1
第三章建筑保温
本章重点内容
建筑保温的目的
建筑保温设计的基本原则与途径
建筑保温设计与计算
传热异常部位的处理
建筑的传湿与围护结构内部冷凝的防止
09 十一月 2017
建筑物理(热工、光学部分)
2
第三章建筑保温
建筑保温的目的和意义
抵御室外寒冷的气候条件对建筑及室内环境的影响
我国除华南属夏热冬暖区外,其他地区均存在着冬冷的问题,需要建筑保温
减少建筑的采暖能耗,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手段
建筑保温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建筑节能的程度;
节能建筑的发展方向:节能建筑→低能耗建筑→无能耗建筑
建筑节能的三个阶段:节约能源→能量保持→能源效率
改善室内的热舒适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09 十一月 2017
建筑物理(热工、光学部分)
3
第三章建筑保温
建筑保温的目的和意义
国别
外墙
外窗
屋顶
中国
北京
哈尔滨
瑞典南部
德国
加拿大
相当于哈尔滨的HDD
相当于北京的HDD
低能耗住宅
无能耗住宅
国内外建筑外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对比
09 十一月 2017
建筑物理(热工、光学部分)
4
第三章建筑保温
建筑保温的目的和意义
名词解释
采暖期、采暖地区
采暖期:日均气温≤5℃
采暖地区:一年内日均气温≤5℃的天数超过90天的地区,一般为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
采暖度日数(Heating Degree Day, HDD)
体形系数
换气次数(Air Change Rate, ACR)
窗墙面积比
09 十一月 2017
建筑物理(热工、光学部分)
5
第三章建筑保温
建筑保温的基本原则及大致途径
建筑保温的基本原则
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
根据不同的室外气候条件,采取相应的保温手段
优先解决能耗大的部位的保温
采暖设备的优化
09 十一月 2017
建筑物理(热工、光学部分)
6
第三章建筑保温
建筑保温的基本原则及大致途径
建筑保温的途径
提高围护结构本身的保温性能
建筑的体形设计,尽量减少外围护结构的面积
争取良好的朝向和适当的建筑间距
提高建筑的气密性,防止冷风渗透
避免潮湿,防止围护结构表面及内部产生冷凝
09 十一月 2017
建筑物理(热工、光学部分)
7
第三章建筑保温
建筑保温设计
设计依据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 26-95)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2001)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2003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
建筑保温的最低要求及最小总热阻的计算
建筑保温设计的最低要求
为使建筑外围护结构内表面不产生结露,外围护结构的总热阻必须大于一定的值,这个值称为“最小总热阻”。
最小总热阻由室内外的计算温度差以及室内计算温度与内表面的允许温差所决定
09 十一月 2017
建筑物理(热工、光学部分)
8
第三章建筑保温
建筑保温设计
建筑保温的最低要求及最小总热阻的计算
最小总热阻R0,min的计算
最小总热阻R0,min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室外计算温度的取值,根据热惰性指标而定
具体的材料的导热系数及蓄热系数应根据构造、施工等不同状况加以不同的修正
n:温差修正系数
△t:允许温差
轻质材料外墙的最小总热阻附加值
09 十一月 2017
建筑物理(热工、光学部分)
9
温差修正系数 n值
(当计算顶棚、隔墙等不直接接触室外空气的结构)
09 十一月 2017
建筑物理(热工、光学部分)
10
第三章建筑保温
建筑保温设计
建筑保温的最低要求及最小总热阻的计算
最小总热阻R0,min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外墙材料与构造
连续供热
间歇供热
密度为800~1200kg/m3的轻骨料混凝土单一材料墙体
15~20
30~40
密度为500~800kg/m3的轻骨料混凝土单一材料墙体;外侧为砖或混凝土、内侧复合轻混凝土的墙体
20~30
40~60
密度小于500kg/m3的轻质复合墙体;外侧为砖或混凝土、内侧复合轻质保温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