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毒事件调查处理案例推演
及现场医学救治技术演示
现场指挥部成立后,立即召开由卫生、公安等部门参加的现场分析会,对事件展开调查和分析。
发病者多数为作厂中学、汤山中学学生及镇上2个建筑工地的施工队人员,仅有少量当地居民;发病者都进食了该镇农贸市场“正武面点店”制作的麻团、油条、点心等食品;第一例患者出现在4:45,患者集中在5:00~7:00发病,后仍有少量散在患者出现。
鉴于该事件发病急、涉及人数多,病人不同程度均出现恶心、呕吐、口吐白沫、四肢抽搐、意识丧失、惊厥及昏迷、鼻孔出血、严重者出现咯粉红色泡沫痰等症状,初步怀疑为急性灭鼠药中毒,究竟为何种鼠药尚待实验室的确认。
分析患者有相同来源的食物史,都进食了该镇合盛豆业连锁店(全镇惟一的一家早餐批发店)和农贸市场“正武面点店”制作的麻团、烧饼、油条和豆浆等食品,而前者的早点也是从“正武面点店”购买。省、市、区卫生监督所、疾控中心对上述可疑食品及病人呕吐物、胃内容物分别采样、封存、检验。
问题1
根据以上资料,你可得出什么推断?分析思路是什么?
问题2
现场调查如何开展?应该调查那些内容?采用什么方法?
问题3
中毒事件病因确定方法是什么?
问题3
现场样本采集的种类及方法?
采样的品种:有针对性地采集现场样品、生物样品、环境样品,以便能够明确找到中毒食品。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可疑食品的剩余部分、半成品和原料;
生产设备上的残留物;
食品加工工具、用具及食品容器、餐饮具、抹布、操作人员双手等接触食品物品的涂抹样;
中毒患者的大便、血液、尿液、呕吐物或洗胃水等;
从业人员粪便、肛拭、咽拭、疮疖脓液等;
其他与食物中毒有关的可疑样品。
采样要求:送微生物检验时用具必须是无菌的,并以无菌操作进行采样;样品须放置在合适的容器中密封,并须冷藏,应在最短时间内送检;对规模较大的食物中毒事件至少应采集10~20名具有典型临床症状的病人的检验样品,同时应采集部分具有相同进食史但未发病者的同类样品作为对照;送理化检验的装样容器要防止阳性干扰。
在采取肉类和肉制品样时,应从各个不同部位采样500克;
在桶内腌渍或盛装的食品,要由上、中、下各部采取;
腌渍品应取100~200毫升的盐汁,放在另一容器中;
鱼类样品可采取数份,大鱼可采二、三个不同部位;
其它固体食品应在各个不同部位采样200~500克;
流体及半流体须在充分搅拌后采取200克左右;
中毒死亡患者或典型中毒患者的血液、尿液为主要采集的生物样品,患者的粪便、呕吐物每人采50~100克,尿液30~100ml,取清洁中段尿,洗涤水100~200毫升,静脉血5~10毫升,无菌采样;
其它样品应根据检验需要,视情况采集可能含有毒物的部分。比如,在征得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对病死者尸体样品取相关部位(内容物、脏器、肠膜、淋巴结、及血液等)各10~20克。
当毒物以气态和蒸气态形式存在时,使用吸收管、固体吸附剂管、注射器或采气袋等进行采集。采集方法以集气法为主,亦可使用导向采样法。当它们以气溶胶形式存在时,使用滤料(微孔滤膜、过滤乙烯滤膜)、采样夹和冲击式吸收管;当它们以蒸气态和气溶胶形式共同存在时,使用浸渍滤料或滤料加固体吸附剂采集。当存在形式不明时,使用注射器或采气袋采集。
对化学性中毒食品,有条件时,尽可能用快速检验方法在现场进行定性检验,以协作诊断,为抢救病人提供依据;
不能进行现场检测的样品应当:样品必须贴上标签,填写名称或编号、时间、地点、数量、现场条件、采样人等,做到严密封闭包装,置冰箱内保存,温度通常控制在4℃左右,并须在最短时间内送检,应在4小时内送至实验室,如无条件时,在样品采集和运送途中应用冰壶冷藏;
对于固态或液态有毒物质,一般直接用适宜的工具采入有螺丝扣盖子的玻璃或无色的聚乙烯、聚四氟乙烯容器中4℃冷藏保存。
如发现容器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时,应在检验报告上注明;送检材料必须注明材料件数、重量、采样的条件(容器是否灭菌、有无封印)样品名称,采样时间,送检时间;
为使化验室明确样品的送检目的,应注明送检理由,食物中毒情况以及食物中毒可疑原因等;化验室接到样品必须签字,注明接到时间,并应立即进行化验。
毒物鉴定检测方法、实验室质量控制方法及结果的评判方法?
了解中毒的情况
了解中毒的经过、中毒的人群、性别、年龄、症状、中毒前吃过的食品或药品、用食者的情况、加工的原料加工的过程、盛食品的器皿、周围的环境、以及是否经医生的治疗、效果如何,对死亡者是否经过法医鉴定等。
根据临床及现场的初步判断对现场可疑的污染物,患者的血、尿、呕吐物及其它生物材料进行检测。
根据毒物的性质及分析的目的选用分析仪器及分析方法。
实验室结果必须结合临床及现场资料综合判断。
预实验
确认实验
纯品:无机化合物,进行阴阳离子鉴别
有机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