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公司中期财务报告自愿审计的动机研究.doc

格式:doc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公司中期财务报告自愿审计的动机研究.doc

上传人:jactupq736 2015/4/1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公司中期财务报告自愿审计的动机研究.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公司中期财务报告自愿审计的动机研究
摘要:本文以2010年至2012年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中存在的自愿中期财务报告审计为背景,基于代理理论研究上市公司自愿中报审计的动机。本文采用Probit回归方法进行研究后发现,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公司自愿中报审计的意愿越弱;大股东资金占用与自愿中报审计显著负相关,同时独立董事比例与自愿中报审计显著正相关,可见随着这项制度的完善,独立董事已经发挥了其监督的作用,保护中小股东利益。
关键词:自愿审计代理冲突独立董事制度公司治理
一、引言
中国证监会1993年要求上市公司开始编制中期财务报告,2001年11月2号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标志着我国上市公司的中期财务报告编制进入了规范化阶段。根据2012年最新法规的要求,除以下情形:(1)拟在下半年进行利润分配、公积金转增股本或者弥补亏损;(2)中国证监会或者本所认为应当进行审计的其他情形,公司半年度报告中的财务会计报告可以不经过审计。
现今各国证券市场都要求对上市公司的年报实施强制性审计,我们无法从实施强制性审计的市场中辨别影响自愿性审计需求的因素。但是在中国的证券市场上,对上市公司中期财务报告存在强制审计和自愿审计两种类型的审计安排,这为我们探讨影响选择自愿审计的动因提供了契机。
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是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代理冲突。Ettredge et al(1994)的研究从美国上市公司中期财务报告复核角度补充了管理层持股数比例的影响,其研究结论显示管理层持股比例越低的公司,越可能购买中期财务报告复核(保证程度稍低于审计的一种鉴证服务)。Carey et al(2000)也发现在没有强制审计要求的环境下,澳大利亚家族企业会随着管理层和董事会中非家族成员的增多而增大对自愿审计的需求。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比较集中,因此存在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Haw et al (2005)认为上市公司自愿审计需求与非流通股比例负相关,与公司规模、盈利能力正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代理理论。曾颖、叶康涛(2005)研究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外部审计需求成倒U型曲线关系,在不同的比例区间表现为“激励效应”和“壕沟效应”。周中胜、陈汉文(2006)主要考察外部审计能否抑制大股东的资金占用行为。当大股东占用较多公司资金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就会越高(周中胜,2006)。他们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大股东资金占用越严重的公司越没有动机聘请高质量的审计需求。
现代公司治理制度的设计初衷便是为了减少公司运营过程中因代理冲突导致的交易成本,因此很多文献也研究了公司治理特征对自愿性审计需求的影响。李文红(2005)表明独立董事比例越高以及具有两职合一现象的公司,其自愿信息披露水平并没有显著提高,但是审计委员会的设置会显著提高公司的自愿信息披露水平。杜兴强和周泽将(2007)认为独立董事比例较高的公司并没有增加其中报审计的意愿。张天舒、黄俊(2010)则主要从董事会人数来研究其对中报审计的影响。他们认为随着董事会人数的增加,公司的治理效率会提高,但是当人数超过一定限度时,由于董事间的沟通和交流变得困难导致治理效率的下降,更加不会进行中报审计。结论表明董事会人数与自愿中报审计存在先增后减的非线性关系。
为什么会有少量公司自愿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