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关中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探析.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中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探析.doc

上传人:jactupq736 2015/4/1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中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探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中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探析
摘要:本文在介绍古村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其村落布局中存在的问题,从保护要素、保护层次、街巷空间和古村环境整治等几个方面对龙溪古村的保护规划进行探析,认为古村的保护应与开发并重,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传统;古村落;保护;尧头村
中图分类号:K915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发掘历史文化特色,传承地方特色文化是关中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本文以渭南市澄城县尧头村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为例,对在地方传统村落整治规划中如何在保护的前提下,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延续地方传统风貌等重要问题进行一些探索与思考。
2尧头古村概况

尧头村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尧头镇,东北距澄城县城约10公里,北有澄白公路从境内穿过,南邻澄合矿务局煤炭铁路专运线,西临洛河,整个村域面积为7平方公里。
尧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根据明朝县志记载,尧头“瓷砂始于唐”,明清时期手工造瓷业兴盛,又因依洛河,通白水和蒲城,成为当时的水运、陆运发到的陶瓷业商贸型村镇。此外,根据当地大姓的家谱谱得知,村落始建于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是主要由白姓、李姓人家从山西洪桐迁来在此定居形成,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尧头村现辖16个村民小组,24个自然村,800多户,人口约3700人。2013年被列入为第二批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录。

尧头村倚塬而建,村落的中心是东西向的老街,四周环绕着以白、李、宋、周、雷五族宗亲家族划分区域的制窑作坊、瓷窑遗址及居住建筑,洛河支流西河与后河交汇于此,形成“倚塬而居、二水夹流”的山水村落格局。
3尧头古村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村内人口转移到了新镇区内,古村落出现了空心化。村里除了留守的老人和小孩,村落的发展明显失去了活力。

由于资金缺乏,很多古建筑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一些重要的建筑,如白家祠堂、周家祠堂、人民公社(娘娘庙)、以及龙王庙等等大多破败不堪,年久失修,有的则是加速损坏,濒临倒塌的趋势。
、灾害隐患多
一是面临环境压力。由于当地煤矿产业的发展,对古村落的环境基由于很多房屋无人居住,长此以往建筑年久失修,很多建筑又为靠山窑,房屋破损数量众多,破损程度较为严重,底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如河水渗流、河床干涸。此外,由于巷道狭窄给排水设施布置困难,加上垃圾的侵袭和生活污水的自由排放,对村落环境造成局部污染。二是面临防灾压力,首先,由于古村落周围遍布矿井,村域的很多地方出现采空区。其次,建筑都是依塬而建,遇到雨水天气,容易出现塬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建筑也多为靠山窑,年代久远的,容易出现漏雨和倒塌的危险。最后,由于古建筑为砖木结构,建筑密度很高,道路狭窄,大型消防设施无法进入,村庄的防火能力弱。
4尧头村保护规划对策

规划保护的要素主要有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两个方面考虑.
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包括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创造的物质环境,各类文物古迹以及与这些要素密切联系的自然基底环境,包括文物古迹、历史建筑、特色构筑物、古遗迹、山体、水体、田地、植被等要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包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