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多元智能理论对素质教育的几点启示.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多元智能理论对素质教育的几点启示.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7/11/10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多元智能理论对素质教育的几点启示.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多元智能理论对素质教育的几点启示
1、启示之---警惕iq的神话
对智能的传统理解假定我们学****和做事的能力来自单一的认知智能,人们认为这种智能相当容易测量,如此一来对评定学生以便把他们安排在适当的学业水平非常有用。于是有的研究者带着这种可能性开始实验。本世纪初法国心理学家比奈alfred 首创智力测验,用以分析儿童的智能以揭示其弱点。智商,即iq测试,就这样诞生了。的iq测试(即今天的stanford-量表)最初只是用于发现学生的智力缺点(从而也作为正确辅导他们的向导),但作为一种给在校学生归类分等的方法很快流行了起来--尽管对这种通过一个测试给学生"编号"的做法有一些保留意见。特别在美国iq测试在与教育有关的几乎所有领域进行着,成了一个"准国家标准"。
传统的iq智商测验往往忽视一个人的其他方面的智能而只考虑与学业成就相关的能力。但我们不能认为一个完不成高中学业却在诸如商业等方面取得成就的人是个弱智者,同样不能认为高iq且学业优秀但步入社会后一无所成的人是个高智商者。于是人们开始怀疑甚至否定这种智力或智能的单元观,将目光转向智慧的综合能力方面。采取多元观的智能论中,最有名的是l. l. thurstone的基本心智能力论、j. p. guilford的智力结构论、r. j. sternberg的成分分析论、及gardner的多元智能论。gardner根据自己对智力的独特看法,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超越了狹隘的传统智力概念,更能反映现实生活中智能活动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能够全面评估学生的智能,提醒我们警惕iq的神话。
2、启示之二--正确地评价学生
多元智能理论更可让我们根据学生不同的智能性向,客观公正地给予其积极、肯定的评价。让在不同智能上各有所长的学生,获得自我肯定与他人的尊重认同。而这正与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如前所述,传统上,心理学家把在智能测验中有良好表现的人界定为"聪明",但这个方法忽略了人类各种潜在智能。这种情況在注重学业成绩的我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地区)尤其显著,以致其他智能的发展不受重视。这样的智力测试对判断学生的潜能无济于事--它仅仅表明某个学生善于或不善于这种标准化测试。我们不应用学生不能做的事,而应用他们能做的事来判断他们,教育应集中开发个体的潜能。我们鉴定个体智力程度的目的不是衡量他到今天为止所取得的成就,更不应该是给个体贴上"聪明"或"愚笨"的标签,而是为了在其原来的基础上更好地促进发展。从这一意义上,gardner的评估方式值得参考。
以狹隘的传统智力观念为基础的应试教育,在我国已经肆虐多年,使教育的目标日益窄化与僵化。这样的教育环境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智能的广度上常是残缺不全,在生活的因应上捉襟见肘。多元智能理论提供了一种更完备的智力观念,为我们在教育目标上展现出更开阔的视野。目标体系的重构,可以改变我们评价学生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