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回顾与展望.doc

格式:doc   大小:4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回顾与展望.doc

上传人:63229029 2017/11/10 文件大小:4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回顾与展望.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回顾与展望
摘要: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1979年后伴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在金融领域中如何协调、疏导、管理等问题日益突出。而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业的蓬勃发展,各金融机构都加大了金融创新和业务拓展的力度,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产业融合,业务交叉。这在一定意义上促使金融风险在各行业间交叉传递,增加了金融体系的风险性、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在这种情况下,金融监管又出现了新的特点和新的问题。
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现阶段我国金融监管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下一阶段,我国金融监管的发展方向和解决现存问题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金融监管;历史回顾;现状;建议
迄今未止,对金融监管,学界尚无明确统一的定义。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其下过定义,如梁宝柱(1999)提出:“金融监管是依据一定的规范,对金融业进行必要的专门监督和行业管理”。李早航(1999)认为:“现代金融监管制度是指为了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和信贷支持,由政府通过特定的组织对金融行为主体进行一定的规范限制。孙莉娜(2001)认为:“金融监管是一种补救市场失灵和维护金融体系稳健有效运行,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并使公共利益不受侵害的制度安排”。王松奇和王国言(2001)认为:“金融监管是金融管制,是政府部门强加给金融机构和市场的强制性约束。”。综合来看,金融监管的管制概念是比较合理也是大家普遍接受的一个概念。即金融监管是伴随着银行危机的局部和整体爆发而产生的一种以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定、安全及确保存款人利益的制度安排。它是在金融市场失灵(如脆弱性、外部性、不对称性信息及垄断等)的情况下由政府或社会提供的纠正市场失灵的金融管理制度。
我国金融监管发展的历史回顾
从建国以来直到1978年,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一体制下,金融的运行主要靠国家编制计划,通过金融机构的严格执行来实现,信贷的数量和投向、利率等都由国家计划确定,政府支配银行全部剩余并承担全部经济风险。因此这一阶段几乎不存在金融监督管理,虽然也要检查计划执行情况,但绝非代意义上的金融监管。
中国的现代金融宏观调控体系是在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和建立起来的,这一过程学界普遍认为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监管时期(1978—1992)。在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农为村突破口,并慢慢转向宏观经济领域。金融领域的改革,使我国的金融体制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中农工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恢复成立,同时以招商银行和华夏银行为代表的一批商业性银行相继成立,实现了金融机构的多元化,同时也标志着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作为中央银行行使各个方面职能。1986年1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确定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务院领导和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是国家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初期,以货币政策为工作核心,以调节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中介目标,依靠行政手段管理金融以保证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应当说,在这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业的管理,对加强宏观调控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二阶段是分业监管时期(1992年至今)。在这一时期我国金融业分业监管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随着金融机构种类多样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