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3
文档名称:

湿陷性黄土及地基处理.doc

格式:doc   大小:11,242KB   页数:6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湿陷性黄土及地基处理.doc

上传人:63229029 2017/11/11 文件大小:10.9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湿陷性黄土及地基处理.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湿陷性黄土及地基处理
前言:
湿陷性黄土及地基处理課程的重要性及意义
:由于黄土颗粒表面含有可溶盐,同时其结构具有肉眼可见的近乎铅直的小管孔、在雨水及地表水的浸湿下可溶盐溶解,从而使小土颗粒向大孔隙中滑移,导致地面沉陷,具有这种性质的土称为湿陷性黄土;
:建筑物开裂、突然下陷、突然失稳等;
1)建筑工程的安全和使用要求;强度(C、)、变形(下沉过大);
2)地基处理的重要性:增加强度、减少变形。
学****本课程的目的
通过该课程的学****使同学们掌握湿陷性黄土的设计与施工基本知识及地基处理的方法、技巧等
本课程的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与板面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软弱土地基处理等方面的资料;
第一章:黄土的分布、成因、分类
第一节:黄土的分布
分布范围
世界各大洲均有黄土分布,各大洲黄土覆盖面积占其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欧洲7%、北美5%、南美10%、亚洲3%。
中国黄土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比较集中的是黄河中游,如山西西部,陕西及甘肃大部分地区内黄土最为发育,地层齐全,厚度大,分布广而连续,除这一区域外,在河北、山东、内蒙、辽宁、吉林、青海、新疆、宁夏南部也有黄土分布,但发育程度均显次之。
中国黄土分布的特点
1、黄土基本分布在我国北方各省及自治区,南部大致以昆仑山、祁连山、秦岭为界,向东延至泰山和鲁山以北地区。
2、黄土分布地区气侯干燥,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与世界上其它黄土地区的气侯条件相似。黄土分布地区年降水量多为250~500mm,年降水量小于250mm的地区,则黄土较少,而代之的是沙漠和戈壁;年降水量大于750mm的地区基本上没有黄土分布。
3、黄土的分布地区的北面与沙漠和戈壁相连,自北而南,戈壁-沙漠-黄土三者逐渐过渡,东西向呈条带状排列。近沙漠地区黄土颗粒成分较粗,向南逐渐变细。
4、黄土分布呈东西走向的带状横贯我国北方,这是受我国北方山脉地理气侯条件的控制而造成的。
三、黄土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层全、厚度大,这就是黄土地区地下建筑在这一地区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客观原因。
四、黄土的分布厚度
黄土是典型的大陆性更新世沉积物,黄土厚度最大可达300米。
第二节黄土的年代、成因
黄土沉积于第四纪更新世,并延续到全新世,至今仍有黄沉积。黄土最早年代距今有240万年。黄土的成因问题仍在探讨和争论,有风说、水说及多成因说。而一般认为风成为主。其依据如下:
1、从黄土的分布特征和颗粒的粗细变化来看,我国黄土与沙漠和戈壁三者是自南而北逐渐过渡的,而且呈东西带状排列,黄河中游地区黄土颗粒由东南至西北逐渐由细变粗,这种变化可以说明黄土是由风力搬运而来。
2、从这一区域中的高山与低地均有黄土分布的情况,可以得知黄土是风成的,除风力搬运外,其它成因是不好解释的。
3、黄土厚度具有坡向性迎风面厚度大。
4、随着地面的起伏而起伏,只有风说可以解释。
5、物质成份与当地的岩石无关。
6、土层中的化石为干草原型动物。
7、构造无层理。
黄土的分类及其特征
一、黄土的分类;
从有无湿陷性来分:
湿陷性黄土(自重湿陷湿陷性黄土、非自重湿陷湿陷性黄土)
非湿陷性黄土
二、特征:
湿陷湿性黄土遇水湿陷,非湿陷性黄土遇水不湿陷;自重湿陷性黄土在自重作用下遇水湿陷,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在无荷载作用下遇水不湿陷
湿陷湿黄土地基评价
第一节黄土湿陷的原因与主要影响因素
内因:黄土内有肉眼可见的大孔隙;黄土颗粒表面含有可溶盐
外因:水浸入可溶盐溶解
影响因素:天然空隙比与天然含水量。天然空隙比大,湿陷性强;天然含水量高,湿陷性低。
黄土湿陷性的判定
黄土的湿陷性判定多用室内侧限压缩试验所得的湿陷系数来判定,试验方法基本同一般土,所不同的是在规定压力作用下并压缩稳定后开始浸水,计算土样在浸水前后并压缩稳定后的高度或孔隙比,求出湿陷系数,用来判定黄土是否具有湿陷性,黄土的湿陷系数按下式计算:
或:
其中:、--分别是保持天然含水量和结构的土样,在侧限条件下加压到规定压力P(KPa)时,压缩稳定后的高度(cm)和孔隙比;
分别是上述加压稳定后的土样,在浸水作用下压缩稳定后的高度(cm)和孔隙比;
分别是土样的原始高度(cm)和原始孔隙比;
当时,定为非湿陷性黄土;
当时,定为湿陷性黄土。
实验温室湿陷系数的垂直压力,自基础底面(初步勘察时,)算起,10米以内的土层压力用200Kpa;10米以下至非湿陷性土层顶面,应用其上覆土的饱和自重压力(当大于300Kpa时,仍用300KPa)。
当基底压力大于300Kpa时,宜按实际压力测定的湿陷系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