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农民(工)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响应探微.doc

格式:doc   大小:54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农民(工)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响应探微.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7/11/11 文件大小:5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农民(工)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响应探微.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农民(工)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响应探微
-->1 绪论
研究背景
作为一种群体,农民(工)群体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中一直以一种特殊的身份出现而广受社会各界关注。而在我国城镇化发展了近 30 年之后,农民(工)其自身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迄今为止,农民(工)已成为一种人数庞大、影响广泛的社会力量。然而,我们在看到农民(工)在历经了这 30 年巨大发展的同时,当前需要面对的另一个事实是:近三十年的农民(工)城镇化进程仍然没有解决农民(工)在子女上学、医疗、事业、养老以及其他社会福利上所承受的众多歧视问题,农民(工)处于城镇化的“边缘化”、“半城市化”、甚至“被城市化”的状态[3],这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社会和谐发展与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年龄结构的转型、第二代农民(工)的成长、刘易斯拐点的即将来临,农业不再是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4,5],农民(工)进程潮流已经不可逆转,农民(工)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主要途径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到 2030 年我国预计将要解决 4 亿农民(工)及家属的进城和落户问题,以市民化为主要内容的、实现农民(工)公平公正的深度城镇化研究成为我国“十二五”期间第二次发展转型和城镇化推进战略的重大课题。同时,在我国城乡二元体制下,农民(工)进城后在子女上学、医疗、失业、养老以及其他社会福利上还承受众多歧视,处于城市化的边缘化状态或“半城市化”状态中[6,7,8]。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虚城市化”及社会福利和社会分配不公平,不仅已经影响到社会平衡和谐发展,也影响到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9]。当前的农民(工)城镇化与此前的“民工潮”和乡村城市化已经不同,已经从一中城市化的过程和现象转变为国家发展战略,关注重点已经从户籍限制下的城乡流动迁移问题,转向到“充分尊重农民在进城和留乡问题上的自主选择权”、促进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到城市落户生活并享有与城市原有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和各项权利的问题。为促进农民(工)公平、公正、有序、有尊严的城镇化,需要摸清农民(工)进入城镇的意愿、行为及对城镇空间选择所呈现的城镇化空间格局、过程特征和进入城镇的社会生活质量等特征,明确城镇发展、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政策对农民(工)城镇化过程的响应内容与机制,以制定科学的农民(工)城镇化的引导政策与规划[10]。
研究价值
民众对区域发展状态的认知信息对人口自由流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主题功能区划是构筑我国有序区域发展格局的依据,推进主体功能区划法发展认知和城乡生活预期,重构农民(工)城乡迁移的动机、决策、选择等微观行为模式,进而改变区域农民(工)城镇化的格局与过程。陕西省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区域,随着主体功能区的推进、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和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建设,以及西咸新区的建设成立,将会对农民(工)城乡迁移与城镇化格局、过程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以西安市为研究案例区,基于主题微观行为,开展区域宏观战略(主体功能区建设)影响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迁移对现有城市规划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冲突的分析,进而对现有城市的规划体系进行改革,从而达到更好、更快的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城镇化的进程,对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与城市化的发展以及农民(工)深度城镇化合市民化的过程,不仅具有区域典型性,也是当前我国第二次发展转型和城市化新战略实现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