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windows Linux NAT配置完全攻略.doc

格式:doc   大小:9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windows Linux NAT配置完全攻略.doc

上传人:xgs758698 2017/11/13 文件大小:9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windows Linux NAT配置完全攻略.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Window和LinuxNAT应用与配置完全攻略
NAT释义
work Address Translation,NAT)。网络中的IP包从源地址出发,到最终的目的地址,会经过很多不同的连接。这些连接(包括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等)不会修改IP包的内容,只是根据目的地址选择转发路径。NAT的作用就是修改IP包的源、目的地址或者源、目的端口(Port)。通常,NAT设备(服务器、防火墙或路由器)会记录它是如何转换的,当相应的IP包通过时,它会对相应的IP包做反向转换。简言之,就是通过地址转换访问不同网段的信息。本文将介绍在Windows 2000 Server、Linux和路由器中如何配置NAT。
NAT的应用环境
情况1:一个企业不想让外部网络用户知道自己的网络内部结构, 隔离开,则外部用户根本不知道通过NAT设置的内部IP地址。
情况2: IP地址很少,而内部网络用户很多。进行通信。
NAT的类型
静态地址转换:将内部本地地址与内部合法地址进行一对一的转换,或者说是将外网某个IP与内网中某个IP捆绑,延伸开去,可以把内网某个IP的某个端口(比如80)与外网的某个IP的某个端口(比如8080)捆绑。如果内部网络有E-mail服务器或FTP服务器等可以为外部用户提供的服务,那么这些服务器的IP地址必须采用静态地址转换,以便外部用户可以使用这些服务。这种NAT方式,也可称作PAT(Port Address Translation)。
动态网络地址转换:是将外网某个或者多个IP(称为地址池)与整个内网捆绑,相当于内网有了一个或多个外网地址。
NAT的实现
为了便于描述,我们下面做内网()与外网()之间动态NAT地址转换和静态地址转换。。,并将端口转换为8080。
一、在Windows 2000 Server系统环境下NAT的设置。
首先需要安装两块网卡,分别配置两个网段地址(;)。通过“控制面板”或者“管理工具”进入“路由和远程访问”。如果原先没有启用配置过路由(如果原先已经启用了静态路由等其他功能,建议先禁用,原因下面会讲到)访问,进入配置向导,按照向导,选择“Internat连接服务”→“设置有网络地址转换(NAT)路由协议的路由器”→“使用选择的Internat连接”,下面的列表框里显示了两个连接(见图1左窗口,本地连接和本地连接2),选择配置了外网IP的那个连接(比如配置了公网IP的连接),再点击下一步就完成了。打开本机树,您会看到四个子项(见图1):路由接口、IP路由选择、远程访问策略、远程访问记录。

图1
第一项显示本机路由接口,不需配置,第三四项提供远程访问服务(比如远程拨入),在这里不是本文中心,略过。展开第二项可看到常规、静态路由、IGMP、网络地址转换(NAT)四个小子项;可根据需求配置静态路由;如果不需要IGMP(组播)功能,建议删除。展开网络地址转换,可以看到两个连接,打开配置了外网地址的连接,如图2所示。

图2
常规中的选项不用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