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指挥信息系统.pdf

格式:pdf   大小:29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指挥信息系统.pdf

上传人:秋江孤影 2023/6/6 文件大小:29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指挥信息系统.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指挥信息系统 】是由【秋江孤影】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指挥信息系统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简述指挥信息系统形成及发展趋势一、基本概念指挥信息系统是综合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技术装备,实现对作战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的自动化,保障各级指挥机构对所属部队和武器实施科学高效指挥控制与管理,具有指挥控制、情报侦察、预警探测、通信、信息对抗、安全保密以及有关信息保障功能的各类信息系统的总称。二、形成条件军事指挥信息系统,是在人类战争不断演化过程屮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是按军队的指挥体系从上到下紧密相联的整体。军事指挥信息系统是一个有机的“人i机”系统,它以军事科学为坚实的基础,以军事指挥体系为其构建框架,以指挥人员为核心,以电子计算机等信息技术装备为存在的前提和物质保障,把各种指挥控制手段与指挥人员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军事指挥活动的信息收集,传递、处理和使用等环节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指挥员决策的效率和水平有了飞跃性的提高,从而使部队的战斗力水平得到了极大的发挥。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原子能和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岀现,迎来了近代科学史上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人类社会逐步走向信息化时代。战争也开始进入了以高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兵器时代”,即核威慑条件下的高技术信息化战争。在这种条件下,武装力量构成十分复杂,作战样式多种多样,战争的突然性增大,作战空间广阔,军队机动迅速,战场攻防转换频繁而剧烈,情报信息量成倍增加……岀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对作战指挥控制的时效性、准确性,灵活性等诸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战场情报的信息量激增,要求作战指挥控制系统能对多种战场情报信息进行快速加工和融合处理M乍战力量的构成复杂,要求作战指挥控制系统能对诸多兵种的联合作战组织密切协同和配合;作战单元的高技术成分增加,要求对高技术武器装备实施精确使用和控制等。因此,信息化战争屮指挥员对部队的指挥控制难度明显加大。为了使指挥员能根据战场态势作岀快速反应、准确判断、果断决策,并能得心应手地指挥控制部队和武器装备,最人限度地发挥各作战单元的战斗力,显然仅靠传统的组织形式和指挥手段已难以胜任,必须发展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军事指挥信息系统,使其成为指挥员智力和体力的延伸,辅助指挥员完成诸如情报收集处理,制定作战方案、下达作战命令、控制高技术信息兵器等手工作业难以完成的信息处理和技术性要求高的工作,把指挥员和参谋人员从繁琐的简单作业,事务性作业和重复性作业屮解脱出来,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创造性的思维、决策和指挥控制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军事指挥信息系统便伴随着人类战争形态的不断演变而逐渐诞生了。三、发展历程军事指挥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大体上经历了初始创建、全面发展、更新改造、趋于成熟等四个阶段。了解这些阶段的特点,吸取其屮的经验教训,对更好地建设和使用军事指挥信息系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一)是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的初始创建阶段。这一时期,以美国空军的“赛其”系统和苏联空军的“天空一号”系统为代表,主要是在防空作战指挥系统中,部分实现了情报处理的半自动化。我国在这一时期也开始了关于指挥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如1959年立项了“1125工程”,1964年建立“852”系统,1967年建立了“853”系统。这一时期,人们仍普遍偏重于发展飞机、导弹等武器装备,对军事指挥信息系统的建设重视不够,更缺乏全局性的系统规划,但这些工作却为以后系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期的全面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里,美俄等西方国家的军事指挥信息系统发展较快,各军种,兵种都建立了各自的指挥信息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情报处理的自动化和指挥控制的智能化。同时,美俄等军事强国还研制了空屮预警机系统、空中指挥所系统,地下指挥所系统,战略空军指挥信息系统,战术空军控制系统等许多新型的指挥信息系统,并且在战备值班、学****训练、作战应用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而我国的军事指挥信息系统建设,在这一时期则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三)是80年代初至gO年代中期的更新改造阶段。在这一期间,军事指挥信息系统不但发展迅速,而且普遍进行了更新、改造和完善,统一文电格式、信息流程和信息编码、传递、交换的方式等:制定系统软件和硬件标准,着力解决各系统Z间的互连互通。我国的指挥信息系统建设则处于打基础、建模式阶段,雷达情报传递处理自动化系统不断完善:战略,战役、战术等各层次指挥信息系统的基本型号开始列入装备序列:其它专业兵种指挥信息系统的建设也逐步展开。(四)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的来趋于成熟阶段。这一时期,各国普遍对90年代前后发生的高技术局部战争予以了高度的关注,并十分重视研究和分析指挥信息系统在战争屮的运用规律和存在的问题,为军事指挥信息系统的发展提供了依据,使系统的发展逐步趋于成熟。主要表现在:增强了系统的抗毁,抗扰、再生能力,提高了系统的实战能力,增强了系统的互连互通互操作能力,即通过加强系统的立体配置和信息互连网络,提高了系统的整体作战指挥效能;增强了系统与武器的交联能力,即提高了系统作战指挥的时效性,系统的武器化程度增强。我国的指挥信息系统建设则处于按地区成片联网建设阶段,加强了重点地区和重点部队指挥信息系统的更新,改造建设,同时加强了信息格式、设备标准化和互连互通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息武器的同时,也想方设法采取措施确保己方的军事指挥信息系统不受侵害。俄军认为未来战争以及洲际核冲突屮,军事指挥信息系统在战争初期就会遭受多次攻击,因此非常注重提高系统的生存能力,并主张通过隐蔽、分散、加固,机动,冗余备份和通信保密等手段提高系统的生存能力。预计今后美俄军队将更加重视研制开发雷达对抗,通信对抗,计算机网络对抗和情报密码对抗等电子对抗新技术,积极发展光纤通信、极高频卫星通信和自适应高频通信等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能好、机动灵活的信息传输手段,并采取加固、隐身、机动,分散配置,滤波和屏蔽等防护措施提高军事指挥信息系统的抗毁抗扰能力。(三)是加强与作战系统交联,各层次系统协调发展。近些年来的局部战争已使人们充分地认识到,缺乏军事指挥信息系统的支援,拥有再先进的武器装备也将一事无成。为此,美俄将在大力推讲战略级指挥信息系统的同时更加积极发展战术指挥信息系统,并努力实现与作战武器系统的有效交联,以提高作战武器系统的作战效能和攻击精度。这种发展趋势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战术指挥信息系统向作战单元和火力单元延伸;二是主战武器依托指挥信息系统向信息化平台扩展,最终实现指挥控制系统与作战武器系统的综合化和一体化。女口,作战单元或主战装备的信息设备将构成一个小的指挥信息系统,可随时进行侦察探测、目标识别,定位导航等信息处理活动,并通过通信设备加入到上级指挥控制屮心乃至全球军事指挥信息系统上,及时接收各种作战命令和控制指令,发送各种战场信息和执行结果。(四)是扩展系统作用空间,增强空间开发利用。空间是未来高技术战争的制高点,控制和利用空间已成为本世纪美军指挥信息系统发展的重点。在卫星通信方面,美军将继续部署和完善军事战略、战术和屮继通信系统,用于指挥控制战略和战术部队,转发从卫星和其它信息源来的情报信息。在预警和侦察卫星方面,继续研制和部署新一代红外遥感系统、光学成像系统、雷达探测系统等,不断增加系统功能以及监视的范围和精度,提高战术预警和攻击评估能力。俄军认为,建立和保持太空优势是未来战争的一个发展趋势,空间、空屮,地面已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因此,必须加强太空的攻防能力。最近,俄军又提出研制“往返式航天系统”,可实施战略与战术空间侦察,也可实施太空战,以高精度武器装备打击敌地面目标。此外,针对美国的战区导弹防御计划,俄正积极发展“非战略导弹防御综合系统”。可以预言,未来空间军事指挥信息系统的发展速度将更加迅猛,数量和质量也将人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