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伪城镇化”vs“伪新农村”.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伪城镇化”vs“伪新农村”.doc

上传人:学习一点新东西 2017/11/13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伪城镇化”vs“伪新农村”.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伪城镇化”vs“伪新农村”
9月底至10月初,有三家内地机构发布的研究报告都提及要改革现行户籍管理制度问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和中国社科院财政和贸易经济研究所发布的研究报告均认为,目前的户籍管理制度造成了中国的“伪城镇化”或“不完全城市化”。三份报告均建议进行相应的改革。现行户籍制度应该改革――这样的研究报告,某种意义上其实只是“炒剩饭”,除开那些新鲜名词,其他基本都是“众所周知”。
换言之,谁都知道现行户籍制度应该改革,事实需要一直很清楚,只不过迟迟不见动静而已。“伪城镇化”、“不完全城市化”和“半城市化”,不同的概括名词,其实表达的是一个意思:尽管很多人住在城镇里,但根本不能算城镇人。
具体又可分为两种,一是“暂住”在城镇里的,甭管是否“暂住在自己家里”,反正不算户籍不享福利;二是一夜之间被改了身份,从农村户籍变成非农户籍,但其他一切未变,该务农务农,该打工打工。这样看,恐怕还是“伪城镇化”的概括比较到位,因为这种城镇化的本质不在“不完全”或者“半数”,而在“虚伪”。

如上所述,三家研究机构共同报告了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现行户籍制度应该改;问题是,怎么改?何时改?分几步改?改成什么样?要知道,另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在名义上进行任何形式的户籍制度改革,消弭城乡二元体制差异都很简单,难的是如何剥离附加上户籍制度之上的各种特权利益。除非我们能将全国13亿人所享受的公共福利,在短时间内提高到同一水平,否则这样的城镇化在本质上恐怕都难免“虚伪”。
受制于地方利益和既得利益的阻挠与长期形成的公共福利差距现实,“伪城镇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恐怕都仍将继续存在。而公众最为期待的,实际也不是结果的实现,而是过程的开始。而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补齐公共福利差距的短板区域和人群,其实应该是重中之重。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城镇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其实应该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一方面,城镇与农村只是一个相对概念,把新农村真正建设好了,其实也是一种推动城镇化;另一方面,只要城镇居民与农村农民各方面公共福利差距依然巨大,户籍改革就会继续缓步不前,城镇化就难免仍旧虚伪推进。重要的不是仅仅站在城镇内部的视角来讲“城里人的平等”,而应该是站在整个社会的视角来讲“所有人的平等”;如果说城镇是一块长板,农村是一块短板,那么,任何追求长板之间互相平等的努力,都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