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菜贱伤农”恶性循环谜题之源.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菜贱伤农”恶性循环谜题之源.doc

上传人:学习一点新东西 2017/11/13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菜贱伤农”恶性循环谜题之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菜贱伤农”恶性循环谜题之源
去年一年,各种农产品轮番涨价,“菜贵伤民”,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今年开春以来,菜价持续下跌,甚至已跌破生产成本,山东农民因此***,“菜贱伤农”成为人们的新议题。
其实,只要我们稍作回顾就可以发现,在最近20年,菜贱伤农的事情几乎年年发生,且在菜贱与菜贵之间存在恶性循环:菜贵,农民扩大种植面积,供过于求,导致菜贱;菜贱,农民种菜不划算,减少种植面积,供不应求,导致菜贵。菜贵,市民受不了,菜贱,农民受不了。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菜贱和菜贵的这种循环?能否保持果蔬供求的相对平衡,及因此的价格相对稳定,既不伤农,又不伤民的办法呢?

流通不畅难破“菜贱伤农”谜题

目前有两种关于果蔬价格恶性循环的解释及相关政策建议。一种解释是流通环节有问题,主要是流通成本太高,包括流通中间环节太多,收税收费太贵,运输成本太高,最近的汽油涨价也是导致运输成本太高的一个原因。解决办法是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收税收费,降低运输成本。更具体的建议是,农业部与商务部应该联合推广“农超对接”,即让果蔬供求市场上,一端连接农户,一端连接超市,果蔬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见面,降低农民销售果蔬的难度,方便市民购买质优价廉的果蔬。

其实,全国90%以上果蔬都是通过集贸市场交易,就是说,蔬菜产销都是在高度市场化的背景下完成的。因此果蔬作为接近完全竞争的商品,很难被人为垄断流通环节来让菜贱或菜贵。因此,建议通过“农超对接”来降低流通成本,走出目前的恶性循环,至少不应成为主导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农民生产规模的悖论

还有一种解释是生产环节有问题,主要是农民经营规模太小,无法与市场对接。若农户经营规模比较大,他们就有能力收集信息、寻找市场,从而减少种植果蔬的盲目性,增加对市场的适应能力。
扩大经营规模,更多资本下乡,从而可能使农业经营者具备更多与市场对接的能力,但是这些集结起来的果蔬生产者就可以占据农产品市场的利润高端,也就意味着更少农民可以从农业中分享利益,且难以从农业高端产品中分享利益。若经营规模的扩大和资本更多下乡,是由国家政策扶持促成,这就是比菜贱伤农对农民更加不利的结果,因为菜贱伤农的另外一面还是与高风险相伴的高收益。现在,因为政府扶持,资本下乡,规模经营,之前尚可从果蔬种植中获取收益的农民就彻底被排斥到果蔬生产之外去了。

前不久“双汇”瘦肉精事件,媒体报道和“双汇”的总结,都说散户养猪不可靠,“双汇”因此下决心自办大型养猪场。前几年,猪肉价高,国家出台政策扶持万头养猪场,以致房地产商都开始养猪。规模养猪的好处很多,择要有二,一是便于监管,二是便于与市场对接。但是,中国农产品市场的蛋糕就那么大,资本进入养猪行当,之前农户还可能通过养猪来获取的收益,就会被资本挤出。
同样,当前菜贱伤农,我们若应对不当,可能结果就是,一般农户被挤出果蔬种植。若如此,则政策对农民造成的伤害要远大于市场的伤害。市场的伤害是可以修复的,因为还存在循环,政策造成的伤害则不可修复,因为农民被彻底挤出去了。

“菜农”逐利下的风险

是什么原因造成菜贱伤农,能否又如何走出恶性循环?
农民经营,风险小收入也少的是种植粮食作物。就全国来讲,粮食作物的种植要占到全国耕地的70%左右,而果蔬种植面积一般只占到耕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