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苏州地铁综合监控系统集成关键技术研究.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苏州地铁综合监控系统集成关键技术研究.doc

上传人:wz_198614 2017/11/13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苏州地铁综合监控系统集成关键技术研究.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苏州地铁综合监控系统集成关键技术研究
科学之友
FriendofScienceAmateurs2013年02月


710054)
(中铁一局电务工程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摘要:通过借鉴国内外地铁综合监控集成的成功经验,结合苏州地铁2号线综合监控
系统实际工程实践,对影响综合监控集成的关键技术展开研究和分析,并对我国城市地铁综合监控系统集成的核心技术思路进行系统性总结,以推动我国地铁自动化综合监控集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介绍了苏州地铁机电综合监控系统集成概述、苏州地铁综合监控系统的构成、关键技术及解决方案。苏州地铁2号线综合监控系统的成功运用,推动我国地铁整体综合自动化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关键词:地铁;综合监控;集成;设计
+
中图分类号:;:A文章编号:1000-8136(2013)04-0134-05
级之上的网络运营监控(应急)中心(为将来苏州建立线网指挥中
心预留),允许互联和交换信息。
从平面结构的角度,综合监控软件基于FoxBus软总线,FoxBus是基于CORBA,由IRPL公司开发的通信中间件。各个功能模块通过FoxBus组合在一起协调工作,本系统的平面结构如图1所示。FoxBus将软件模块组件化,允许各模块在硬件上任意分配,任何一台工作站都可以根据所登录用户的权限进行相应级别操作员的监视和操作。
1苏州地铁机电综合监控系统集成概述
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采用先进的综合监控系统,有深度集成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AS)、广播系统(PA)、闭路电视系统
、乘客信息系统(PIS)、电力监控系统(PSCADA)、TV)
动报警系统(FAS)、屏蔽门(PSD)、防淹门系统(FG)、门禁系统(ACS)和自动售检票系统(AFC)。为保证这样一套技术复杂、集成度高的综合监控系统能够安全、可靠地实施和运行,并保证实时响应的速度,有针对性地研究和解决影响综合监控系统稳定
可靠性的关键技术是至关重要的。性、
2苏州地铁综合监控系统的构成

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ISCS系统是信息化深度集成的综合监控系统,在同一计算机硬件平台和软件体系下,将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AS)、广播系统(PA)、TV)、电力监控系统(SCADA)、乘客信息系统(PIS)、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AS)、屏
蔽门系统(PSD)以及防淹门系统(FG)的各类型设备系统深度集成为一个大型综合监控系统。所有各类设备监控系统从顶到底完整地工作在同一网络平台和同一软件平台上,数据存储在统一的数据库内作为全线信息共享的基础;同时将其他子系统,包括信号系统(SIG)、自动售检票系统(AFC)、时钟系统
、门禁系统(ACS)的相关信息通过数据接口互联接入综合(CLK)
监控系统。不同专业系统之间可方便地进行数据交互,共享信息,以深度集成的方式构建地铁数字信息共享平台。
本系统从硬件、软件、功能和运营方面进行了层次划分。尽管不同的角度划分的层次结构不尽相同,但总体而言,ISCS包括中央级、车站级和现场级。
中央级负责地铁全线的监控,监控范围较大,响应时间为秒级。车站级控制某个车站的设备,监控范围缩小,响应时间变快,但响应时间仍为秒级。就地级一般控制某一单个设备,监控范围较小,响应时间为毫秒级。各层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如车站级与就地级通过FEP连接,中央级和车站级通过骨干网连接,相互之间交换数据而不干扰。另外,本系统在设计时还考虑到中央-134-
图1
综合监控系统分布式对象结构

冗余配置的中央服务器、车站服务器和FEP设备按照集群方式运行,设备本身不分主备,均衡负载,运行在设备中的任务模块区分值班和备用,任一模块的切换都不会引起其他模块的切换。总体冗余结构如图2所示。
图2综合监控系统冗余结构示意图

ISCS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硬件分为3层:中央级ISCS系统、车站级ISCS系统、现场级ISCS系统。
由核心的软件平台以及基于该软件平台的各应用软件组成,其软件结构可以从体系结构和数据流程两个角度进行划分。
从体系结构的角度,垂直方向分为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三层。垂直方向的软件结构分为:高级应用软件、应用软件、支撑软件、中间件FoxBus、操作系统、计算机硬件(PC)。
网络系统是综合监控系统的数据传输通道,现场层网络将各个监控对象连接起来汇集到车站级局域网,各个车站局域网将车站设备连接起来通过主干网汇集到控制中心。
从物理结构的角度,网络系统可以分为中央级局域网、骨干网、
车站局域网和就地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