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厦门机顶盒乱局
当前中国的几亿台电视机中,绝大多数都是老式电视,只有模拟信号输入口,无法播出数字信号,所以只能用机顶盒把传输到家庭的数字信号再转换成模拟信号――广电行业内的说法是照顾“弱势电视”,在厦门,对机顶盒质疑演变成一宗官司。
“先生,这里不允许拍照。”在厦门市后滨路广电网络营业厅的“数字电视体验馆”,工作人员客气地把记者请出门外。营业大厅内,一位电视用户正与接待人员交涉:“明明说是免费发放,怎么现在又要钱了?”这位前来缴纳每月18元收视费的用户被告知,如果不承担机顶盒费用,广电不会受理缴费请求,并将按欠费处理――停机。
“刚停的那几天,几乎天天都有来吵架的。”厦门市民韩涛说,事情起源于2005年的秋天。厦门广电网络公司在社区贴出告示,要求市民持房产证到固定发放点免费申领一台数字电视机顶盒,告示同时说明,原先的有线电视信号将停掉大部分,只保留6套基本频道n“大家都兴高采烈地去排队领取,发放人员也很亢奋。”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韩涛觉得有些怪怪的。但对比现在,他恍然大悟。
2008年1月1日,厦门广电网络公司突然发布通知,称每台机顶盒收费380元,,分5年结清。如果用户一次性买断,每台机顶盒只要345元,此前免费申领机顶盒的用户,也要补交相同的费用。逾期不交者,将会被停掉电视信号。
每天停机3000户
2008年8月6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在即,厦门律师林颂昀发现,自己家的电视信号被切断了,上网交流才知道,很多用户也都在这个时段被停机。厦门广电网络公司出尔反尔的举动引发厦门市民的强烈不满,很多市民用欠费和销户来抵制,但都遭到停机或缴纳机顶盒折旧费的“惩罚”。
“要是家里有老人和小孩,那电视还真不能断。”市民老徐说。自打去年9月被停机之后,老徐就没怎么看电视了,“我去缴费,他们不要,说是必须先把机顶盒的钱交了才行。”老徐并不是计较那点钱,但要争一个理。在他的海景豪宅里,记者看到两台一模一样的机顶盒,“当时他们上门发放机顶盒,我有两台电视,就又花
800元钱从他们手上买了一个副机。”
老徐给消费者协会打电话投诉,消协说“市长专线”专门处理此事。拨通“市长专线”,却又被推到厦门广电的服务热线那里,皮球被踢来踢去。选择忍气吞声去缴费的人越来越多。厦门广电湖里区营业厅的值班经理告诉记者,很多人刚开始也不理解,争论半天,“但争是没有用的,你要看电视,还是得乖乖缴费”。
“停机策略”收到的良好效果,使得厦门广电非常自信。在湖里区营业厅,记者亲身体验了他们的应对策略:第一个接待你的小姐和颜悦色,但言语含混,抛出很多专业术语,当你指出她的硬伤之后,第二位上作人员出马了,这是个面露严肃的先生,翻出一份被复印了很多遍的红头文件,“我们执行的是福建省物价局的文件。”他生硬地说道。当记者举出同样是地方法规的福建省广电局文件时,他不再吭声,值班经理出现。经理手持计算器,异常流利地背诵出大段的“通知”内容,并提供多个数学公式,为你计算资费,最后告诉你:“帮你省了100多块呢。”如果这还无法说服你,只好祭出杀手锏:“要想看电视,就得按规定缴费,我们不是公益单位。”
这显然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值班经理面带笑容地说:“90%以上的人都不会一直争论下去,转而照章缴纳机顶盒的费用。”以至于去年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