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对漳州市的旱灾及其防治措施的认识.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对漳州市的旱灾及其防治措施的认识.doc

上传人:好用文档 2017/11/14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对漳州市的旱灾及其防治措施的认识.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对漳州市的旱灾及其防治措施的认识
[摘要] 针对漳州市曾经发生严重旱灾的主要情况和抗旱措施的总结,反思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抗旱的防治措施。
[关健词] 旱灾防治措施漳州市

1 基本情况

地理气候与水文
漳州市地处我国东南沿海,辖八县一市二区,,,海岸线长631公里,,总人口454万多人。是闽南“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
漳州市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暖热湿润成了本市气候的最大特点。年平均气温21°C,年日照总数2000-2300小时,全年无霜期330天以上,年降雨量1100―2000毫米,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000―1440毫米,陆地蒸发量650―700毫米。降水和径流的年内分配比较集中,降水量的70%--80%主要集中在汛期,甚至是汛期当中的几场洪水,因此年际丰枯变化较大,容易形成非涝即旱的局面。

旱情及旱灾损失
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我市旱灾频繁。根据1991―2003年资料统计,旱灾基本连年发生,13年间出现3次春旱、3次夏旱、3次秋旱以及2次严重的秋冬春连旱,连旱时间长达8个月以上。以2001至2002年初夏连续232天干旱为建国以来发生在我市的最严重的旱灾,-,仅占常年同期的2-3成;秋冬春连续3季气温明显偏高,日照偏多3成以上,蒸发量大;,只有总蓄水的十分之一, 有285座小型水库干涸;主要河流接近断流,地下水位急剧下降,6600多口老井出水不足,达到“特旱”标准。据统计,,占实际播种面积的45%,,因旱少种17千公顷,,,;、,,;。。2003年同样又遇到了全省自1939年以来最干旱的年份,全市作物受旱面积
,,、茶叶4千公顷、,,、减少产量1775吨,。

2 抗旱现状

在旱情出现时,通常采取的措施是:
一是千方百计广辟水源、统筹安排、合理配置、科学调度,做到了科学用水、科学用电,如对现有电力实行错时避峰、合理限电;把现有水源用在保人畜饮水安全、保生活生产重点、保社会安定稳定,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抗旱效益。二是科学抗旱,大力推广抗旱新材料、新工艺和先进技术设备,如农业上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喷施“旱地龙”抗旱剂等。三是抓住有利天气时机进行人工增雨作业。四是利用现有的水利灌溉水源和设施,充分发挥工程的抗旱能力。2002年抗旱期间,通过峰头水库、杜塘水库调水向云霄、东山城关及水库沿江乡镇供水,保证城乡居民的生活、生产用水。2003年,杜塘水库又向东山红旗水库供水220万方,在东山红旗水库可用水仅
,只能维持县供水公司不到20天用水的情况下,第一次实现从峰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