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文档名称:

第七章 着力扩大内需,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doc

格式:doc   页数:3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七章 着力扩大内需,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doc

上传人:zhangkuan14313 2015/4/1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七章 着力扩大内需,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七章着力扩大内需,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
“十二五”时期,我市仍处于外需动力弱,消费贡献少,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的发展阶段,应着力扩大投资增幅,扩大消费需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旅游经济强市建设,不断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
第一节增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
抓住全球和我国沿海地区产业加速转移、我省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机遇,扩大投资需求,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以大投入培育大产业、大产业推动大发展。不断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十二五”期间,着重围绕基础设施、主导产业、城市建设、农业农村、民生工程、社会事业等重点,引导投资进一步积聚,保持投资合理快速增长,确保“十二五”期间投资占全省的比重超过人口占全省的比重。立足我市区位、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对接国家、省投资方向,抓紧储备一批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大项目,积极争取进入国家和省级规划。积极向上争取各类资金,发挥财政投入资金的乘数效应。鼓励扩大民间投资,放宽市场准入,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投资、银行贷款及其他社会投资等多种方式广泛筹集资金,加强投资管理,强化投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
第二节建立健全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向依靠投资、消费双轮驱动转变。进一步增强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从源头上解决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完善公共服务特别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加强商品批发市场、大型商贸企业、连锁超市、农贸市场、特色商业街等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培育汽车、住房、旅游、文化、会展等新型消费业态,拓展家政服务、社区服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新兴服务消费。围绕激活农村市场,继续实施和巩固扩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工程”和“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成果。加快农村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发展,增加服务内容,改善消费环境,建立适应农村发展、农民生活需要的多层次服务体系。改善消费环境,完善鼓励消费的政策,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第三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咨询和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优化发展传统商贸业、餐饮业、社区服务等就业吸纳能力强的生活性服务业,不断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发挥九江长江黄金水道和国家一类口岸优势,构建起综合运输、口岸通关、信息网络、物流园区、政策环境等五大平台,形成立体化、全方位物流网络,建设九江综合物流园区等一批重点物流基础设施,培植一批现代物流龙头企业,加快九江保税港区建设,加强口岸建设,提高九江“大通关”能力,初步形成集水运、公路、铁路、空港、管道于一体,以港口集装箱物流为中心,综合型物流和保税物流相配套的现代物流框架。充分利用九江区位和交通优势,以城西港区上港码头和上港物流园区为龙头,通过管理、资本和技术输出,培育集装箱物流市场,强化集货网络,聚集腹地货源,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京九沿线,并辐射全国,全力把我市打造成为连接长三角、辐射鄂、皖、湘的现代物流枢纽城市和全国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力争五年内九江港货物年吞吐量超过30万标箱,全市港口货物年吞吐量达到1亿吨。
加快发展金融业,完善金融组织体系,优化金融交易环境,形成金融机构多元、金融产品多样、存贷结构合理的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吸引各大银行入驻我市,完善“政银企”合作对接平台,积极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融资和小额信贷。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推进九江银行等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推进金融服务多样化,
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允许各类企业以股权融资方式筹集投资资金。进一步做大做强做实市本级投融资平台,规范融资平台运作管理,防范金融风险。
拓宽保险服务领域,发展养老、医疗保险,发挥商业保险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发展农业保险、责任保险,建立国家支持的农业和巨灾再保险体系。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会展经济,有序发展会计、审计、律师、公证、资产评估和信用担保等中介服务,加快培育有较大潜力的战略策划、经纪代理、投资顾问、形象设计等专业服务。
第四节推进旅游经济强市建设
围绕把九江建成长江中下游旅游休闲中心城市和国内外知名的旅游文化胜地的总体定位,着力打造以庐山为龙头的鄱阳湖生态旅游区,凸出“山江湖城(即庐山、浔阳、共青城、长江、庐山西海、鄱阳湖)”六大特色旅游名片。经过五年的发展,全面提升九江旅游产业实力和整体形象,将旅游产业培育成全市重要支柱产业,实现由旅游经济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的跃升。力争“十二五”时期,全市接待旅游人数、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进一步完善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建立以九江为城市旅游目的地、以大庐山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