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章健康教育概述
第一节健康和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健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第三节大学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深远意义
第四节健康教育的发展
1
0
0
0
0
0
1
-----健康
-----事业
-----家庭
-----收入
-----孩子
-----房子
0
-----车子
……
但失去健康你就会失去一切
健康是第一财富
健康虽说不是一切
看重自己、爱惜自已
拥有健康才会有将来
健康的重要性
很久以前,人类为了生存和抵御各种疾病与伤害,相互传授着有关健康、医药、防病、养生健体等经验,这就有了健康教育的萌芽。但健康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一项事业,则是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的。几十年来,健康教育发展十分迅速。它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列为促进本国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基本策略。
随着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健康教育的理论和科学体系也不断完善。根据健康教育的对象、目的和任务,健康教育可区分学校健康教育、社区健康教育、医院健康教育、农村健康教育、公共场所健康教育等,其中学校健康教育是基础。本章将围绕大学生健康教育这个主题,对健康教育的概念、健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健康教育的发展以及大学生健康教育的目的与意义等问题,进行系统阐述。
一、健康的概念
(一)健康的定义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把身体“无病”或“不虚弱”,称之健康,并认为,身体有了病,只要积极求医治疗,健康就有了保障。其实,这只是对健康的一种古老、朴实和直观的理解。这种认识没有明确健康的实质,仅仅借助于所谓健康的对立面“疾病”来定义健康,是不确切的。较确切的健康概念,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宪章中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在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上达到一个完美的状态”这种“三维”健康观,是人类总结了近代医学成就的基础上,对健康认识的一次飞跃性进步。
第一节健康和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
(二)健康人的标志(p3)
世界卫生组织根据上述具体提出10条健康标准:
1、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工作而不感到紧张与疲劳;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而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5、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抵抗力;
6、体重适当,体形匀称,站立时,头、臂、臀比例直直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缺损和龋齿,不疼痛,牙龈无出血,颜色正常
9、头发有光泽,无头皮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走路轻松
(四)人人健康
当前,随着社会的进步,健康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如世界卫生组织《阿拉木图宣言》中指出:“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重要的社会性目标”,并号召人们树立“人人为健康,健康为人人”的观念。由此看来,健康是人的一项基本需求和权力,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潜在动力,人人都重视健康价值,并尽力于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的社会目标。
二、影响健康的因素
现在普遍认为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归纳为四个方面:人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人类自身的生物学因素、生活环境因素和保健服务制度因素四大类。
(一)人的行为与生活方式与健康
人的行为是人为了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而适应不断变化环境时所作出的反应或一切活动的总称,它既包括人的本能性活动,也包括人所从事的劳动和人际交往等高级的社会活动。人的生活方式是社会及其组成人群中占优势的社会和个人的卫生规范,是人们长期受一定民族文化、经济、社会习俗、规范以及家庭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意识、生活习惯和生活制度。
如主要有:不合理的饮食、吸烟、酗酒、药物滥用和依赖、吸毒、久坐而不锻炼、危险性行为、驾车与乘机不系安全带等。
(二)人类自身的生物学因素与健康
影响人类自身健康的生物因素包括体内各器官的功能状态、机体对各种致病因子的抵御能力、人的成熟与老化以及遗传。除了明确的遗传疾病外,许多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发生,亦包含有一定的遗传因素。寿命的长短,遗传是一个不可排除的重要因素。
纵观人类历史,病原微生物导致的传染病一直威胁着人类健康。如中世纪欧洲的鼠疫,造成欧洲人口剧减,影响深远;此外,霍乱、天花、麻疯等。
(三)生活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人类生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物质环境)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等,这些无疑对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自然界中的恶劣气候、有害的水和气体、噪声和污染物等,又随时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社会环境(非物质环境)因素更复杂,安定的社会、良好的教育、发达的科学技术等,无疑对健康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和谐的人际关系、美好的家庭环境、融洽的工作、学习环境等均会促进健康。反之,则可能会影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