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浦东新3年行动
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新三年路线图”公开亮相。改革重点被落在行政审批、金融、科技三个领域,在七个方面十一项事权全面下放。浦东新区的改革探索被赋予更大的自主发展权、自主改革权、自主创新权。
作为国内首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上海浦东新区“综改”已近四年。2008年6月18日,在推进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干部大会上,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新三年路线图”公开亮相。改革重点被落在行政审批、金融、科技三个领域,在七个方面十一项事权全面下放。浦东新区的改革探索被赋予更大的自主发展权、自主改革权、自主创新权。
突破瓶颈,“放权”改革落到实处
按照这份“新三年行动计划”的框架,浦东将在2008年至2010年3年内加快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在五个方面实现突破。即基本形成完善的公共服务型政府制度框架;基本形成有利于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开放型经济运行规则体系;基本形成以张江为核心的区域创新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发展的制度环境;基本形成制度创新的引领带动机制。
政府行政体制改革,是2005年国务院批准浦东新区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核心任务。意在克服全能型、经济建设型政府的弊病,打造一个公共服务型政府,这是“中央赋予上海和浦东的新的战略使命”。
早在2007年1月,就浦东综改试验区的定位问题,上海市政府曾下发了《关于完善市区两级管理体制,赋予浦东新区更大发展自主权的意见》,明确凡是法律没有限制的、属于本市的权限,原则上下放给浦东新区政府。在规划、财税、土地管理、环保市容、项目审批、社会事业发展等6个方面共17项权限,赋予浦东新区更大的发展自主权。3个月后,上海市以法律的方式为此提供了保障。
2008年初,新区政府宣布:浦东综改的目标,就是要成为上海审批服务效能最高的地区,实现一门受理全覆盖、一口受理全集中。
“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核心是发展,而不是求得轰动效应。浦东新区要努力先行先试,力求取得实效。要研究阻碍发展的瓶颈和困难,寻找解决的途径和办法。”而对浦东新的发展形势,主政上海的俞正声表示,“浦东发展是上海发展的突破口和推动力,大家要想浦东所想,急浦东所急,帮助浦东克服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鼓励支持浦东先行先试;对浦东要‘特事特办’,能够下放给浦东的权力要尽量下放,尽可能减少办事层次,提高办事效率。”
此次的“新三年行动计划”依旧延续了之前的框架,不同的是,将事权规定在规划、土地管理、投资项目审批、自主创新、人口管理、定价权限、文化市场管理等7个方面。
而更大的区别在于,“新三年行动计划”在很多事关浦东改革的瓶颈问题做出了重大突破。要求只有一条,在国家法律法规大框架内,浦东的支持政策能宽则宽、准入门槛能低则低。开放标准能向国际规范靠的要尽量靠、通行规则能与国际惯例衔接的要尽量衔接。“放权”改革落到了实处。
在2009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委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王战在接受《中者采访时评价说,“这几年,上海浦东综改区的改革试点工作还是很成功的,试点也促进了上海经济的发展。”“下一步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是,怎样能使浦东新区的改革和发展模式对其他地区的改革和发展有借鉴意义和普遍价值,这也是设立综改试验区的意义所在。”
双核发展人才新政
在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