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纪念百年辛亥传承伟人精神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孙中山的思想和事迹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遗产,对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学习和研究。
2011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为此,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研究中心筹划了一系列活动,先后在国内外举办了多个相关主题的展览,主要有:“精诚笃爱――孙中山与宋庆龄文物特展”(台北),“友谊之路――孙中山、宋庆龄与俄忆――宋庆龄故居馆藏孙中山文物展”(北京)。
盛夏,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澳门辛亥革命与中山文化研究会又合作举办了“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图片展”,通过珍贵的照片史料来缅怀孙中山曲折艰辛的革命历程,赞颂革命先烈不畏艰险的伟大精神。
此次展览的地点选在澳门,有其特殊的意义:孙中山与澳门的渊源可以追溯至他求学时期。还在香港西医书院读书时,孙中山就常与同学杨鹤龄、尤列、陈少白等一起畅谈反清抱负,抨击时政。毕业后,他开始行医就选在澳门的镜湖医院,后来创办的中西药局也是在澳门。正如他后来在《伦敦蒙难记》中提到的:“此事有大可注意者一端:自中国有
医局以来,其主事官绅,对于西医从未有正式的提倡,有之,自澳门始。”孙先生的“医人”是“自澳门始”,他“医国”的脚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自澳门踏出的第一步。这些内容在展览中都得到了体现。
展览的筹备工作从2011年4月下旬正式开始。经反复讨论,首先确定了展览框架:以孙中山一生的革命历程为展览主线,再将辛亥革命这一特殊历史事件进行重点表现,并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把保存在北京宋庆龄故居的部分珍贵文物照片糅进展览当中。如此一来,既克服了图片展览形式单一、缺少韵律的问题,又丰富了展览内容,给观者以更加直观、生动、全面的感受。
为兼顾展览的信息量和观赏性,主办者在内容选择和展览设计上花费了很多心思。展览资料的搜集工作是一个重要环节。一方面,需要查阅的资料数目庞大、内容芜杂,因此对资料的取舍和总体内容的把握尤为重要。孙中山的一生经历坎坷而丰富,他人生的广度和深度是几倍于常人的。在一个展览中,既要浓缩这样一个伟大人物的一生,又要尽可能不遗漏精彩要点,其难度可想而知。另一方面,如何在整体中放大和突出辛亥革命,也是此次展览的一个难点。辛亥革命,在漫长历史当中只是一个点。这个点,却向其前后引申出了无
数人物和故事的关联。为了更好地解读和表现辛亥革命这一伟大历史事件,6月,工作人员冒着酷暑,奔走于各大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以丰富展览内容,完善整体架构。功夫不负有心人,辛亥革命这一部分成为展览中当之无愧的亮点,为整体增色不少。
这次展览使用了历史画轴的设计创意,背景大面积运用带有历史感的米棕色,并在展板下方运用砖石路面的设计元素来体现历史远去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