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doc

格式:doc   大小:77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doc

上传人:buhouhui915 2017/11/16 文件大小:7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

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
□丁凯黄卫平亦言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经济遭遇了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严峻的困难和挑战,%,而此前这一指标多年来都保持在16%以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长期保持在20%上下,2008年却是-%;2008年末,上千万农民工被迫回到家乡,面临严峻的失业问题。当时温家宝总理讲,我们要有信心,有信心则心满,心满经济就满。温总理还讲,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宝贵。现在2009年过去了,信心真的变成了黄金,真的变成了货币。
一、“V”型胜利来之不易
按照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把握宏观经济主要看四大指标:第一是经济增长率,第二是失业率,第三是物价上涨率,第四是国际收支平衡状况。抓住这四大指标,就等于把握住了宏观经济的总体状况。从这四大指标来看中国经济,到底是个什么状态呢?

2009年,中国全年国民生产总值为335353亿人民币,%。据联合国经济机构估计,%左右。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看,美国、欧洲、日本经济2009年都是负增长。在全球经济总体处于负增长的态势之下,中国经济能够实现正增长,%,这是一个来之不易、非常了不起的成就。2009年3月“两会”召开期间,温总理提出,我国2009年经济发展目标是力争保持8%左右的增长。很多人都比较担心,怕完不成这个指标。20 09年初,在经济学家当中有过一场争论。争论的焦点是20 09年中国经济将是一种什么样的走势。当时有几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20 09年中国经济增长将会是一个上上下下不断波动的“W”型的过程;另一种意见认为,20 09年中国经济走势将是英文字母“L”型,一竖下来就横了,掉下去就上不来了,在底部长时间徘徊。还有一种意见认为,2009年中国经济将呈现出“V”型的走势。实践证明第三种意见是正确的。
实现“V”型的原因有两点,
第一点,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分析了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对这场危机做出了科学的判断,把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定位为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严峻的困难和挑战。正是基于这样的定位,中央果断地出台了战胜这场困难的一揽子方针政策。当时温总理多次讲过这么四句话,“出手要快,出拳要重,目标要准,作风要实”。2008年上半年,我们主要的工作还是“双防”:防过热,防通胀,下半年就果断地出台了战胜这场困难的一揽子方针。包括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力度的刺激经济,确定4万亿投资,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制定了一系列扩大民生投入的措施等。核心是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现在美国有不少经济学家批评美国政府,说如果美国政府在20 08年9月份的时候就果断采取措施,不至于后来出现那么大的问题和损失,也不至于导致世界经济出现这么大的灾难。
第二点,就是我们的体制优势。西方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形势的预测总是不准,关键在哪儿,就是他们不懂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些西方经济学家逐步看到了中国经济发展正在挑战传统经济学理论。按照传统经济学理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是不相融的,但是我们成功了。西方一些人不理解我们体制上的问题,总是批评我们,我们的体制有没有不足?当然有,所以我们要不断地深化改革,但还要看到我们的体制优势,我们的体制特别能战胜困难。拿四川大地震和这次海地地震来比较,四川地震,我们以举国之力帮助四川,但在海地,联合国和各个国家的救援物资一到飞机场就被一抢而空。这次国际金融危机让我们又一次看到了,面对这样的困难,中国体制的巨大优势,这一点是国外经济学家意料不到的。
中国在短时间内遏制住了经济下行,实现了整个经济的企稳回升。现在有人批评我们,说你为了保增长,付出那么大的代价,投入那么多的货币,发了那么多的信贷,推高了通货膨胀的预期,这种指责是片面的。经济学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任何经济活动都有成本,都有代价。经济学的本质是选择科学,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和收益。实际上,所有的经济思维,所有的经济决策都是要找到这个均衡点,经济活动不可能没有代价,保增长也一样,得有代价。为什么要保增长呢?这事关中国的国情问题。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就业保不住,民生保不住,社会稳定就保不住。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是大局,为了维护这个大局就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像人有病要吃药一样,任何药都有副作用,不能因为药有副作用就不吃药了,只不过随着病情好转,用药剂量可以减少。

失业和就业是宏观经济非常重要的指标。中国是全世界就业压力最大的国家,大到什么程度呢?联合国人口统计上有一个概念,16岁到65岁的人叫劳动年龄人口。我们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