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马太效应.ppt

格式:ppt   大小:614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马太效应.ppt

上传人:luyinyzha 2017/11/16 文件大小:6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马太效应.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为什么高收入者的薪水比普通人长得更快——马太效应
岭南现代技工学校
黄文
2012年10月
QQ:753167286
马太效应
在《牛奶可乐经济学》中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曾提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的30年里,收入阶梯高层和底层的人,收入增长率都差不多——每年在3%以下。但是,打那以后,高收入者的收入越来越高。所以,虽然目前中等工资者的实际购买力跟1975年基本一样,但1%收入最高的人,其收入却比1975年翻了三番。越往上走,收入增幅越大。比方说,美国大企业的CEO,如今的薪资比普通工人高500倍,而在20世纪80年代,则只高42倍。
马太效应
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呢?经济学中的“马太效应”或许能给你一定的启发。
马太效应
在《圣经·新约》的“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这么说道:“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它表达的是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道:“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1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主人,你给我的1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奖励他5座城邑。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1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帕里,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1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马太效应
这就是“马太效应”,它是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于1968年提出的,用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相对于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声名显赫的科学家通常得到更多的声望,即使他们的成就是相似的。同样地,在同一个项目上,声誉通常给予那些已经出名的研究者,例如,一个奖项几乎总是授予最资深的研究者,即使所有工作都是一个研究生完成的。”此术语后为经济学界所借用,反应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赢家通吃的经济学中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
马太效应
老子的《道德经》里有这样的一句话:“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这就是“马太效应”的一个反映。在股市楼市狂潮中,最赚的总是庄家,最赔的总是散户。于是,不加以调节,普通大众的金钱,就会通过这种形态聚集到少数人群手中,进一步加剧贫富分化。另外,由于富者通常会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和发展机会,而穷者则会由于经济原因,比富者更缺乏发展机遇,这也会导致富者越富,贫者越贫的“马太效应”。对政府而言,如何在经济发展中避免贫富差距越拉越大的马太效应,是一个很重要的政治课题。
马太效应
因而“马太效应”可以归纳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