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胡适的最后一日.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胡适的最后一日.doc

上传人:小泥巴 2017/11/16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胡适的最后一日.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胡适的最后一日


为了开好这次会议,胡适事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除在台湾的一些院士外,还邀请了吴健雄、袁家骝夫妇和吴大猷等几位海外院士参加。“中央研究院”是官办的学术机构, 届时“总统”蒋介石和“副总统”陈诚都要出席,并分别宴请各位院士。一切准备就绪,胡适的心情也格外好。
“中央研究院”位于台北县南港,那里专门为胡适建有“院长”住宅:一栋小洋房,环境幽静,适宜读书做学问。不过上年11月间胡适因心脏病复发住进了台大医院,出院后就暂住在福州街二十六号台大招待所疗养。2月20日到台大医院检查身体,血压稳定,一切正常。胡适本人和院中人士也都放心了,第五次院士会议按原定计划如期举行。
2月24日上午8点20分,胡适从福州街台大疗养院动身去“中研院”所在地南港。他的专车先接上住在近处的潘贯先生:在1958年4月胡适任“中研院”院长后主持的第三次院士会议上,潘贯当选为数理组院士
,并增聘为评议员,是胡适的同事。潘贯前些时腿上动了手术,走路不大方便,所以胡适特意接上他一起去开会。事事想着别人是胡适的一贯作风。
专车直接开到了建在南港小山上的蔡元培馆。这个馆是为纪念蔡元培先生建立的,1928年中央研究院在南京成立时,蔡元培是首任院长。对胡适来说蔡元培先生又是赏识“千里马”的“伯乐”,当年(1917年)就是蔡元培聘请胡适担任北大文科教授,为胡适在学术上开辟了康庄大道,否则正如胡适自己所说他这一生只能做一个二三流报刊的编辑。
出席会议的十八位院士都已经到齐了,胡适一一和他们握手,大家亲切地互相问候。“我们这个只有一百四五十人的亲密的小小学术团体,一切都该富有人情味。”在“中研院”胡适尽量营造这种“和谐”的气氛,并身体力行。
9时整,胡适以“院长”身份宣布开会。第一项议程是选举四十九年度及五十年度(即1950年度及1951年度)院士。“中央研究院”的院士按惯例每隔两年选举一次。
经过三次投票,这一次共选出了七名新院士:数理组有任之恭、梅贻琦、程?淮、柏实义,生物组是李景均,人文组有陈?、何廉。名单宣布后胡适带头鼓掌,以示庆贺。然后他笑着说
:
“下午5时酒会,希望全体院士都能参加。”
上午散会后大家自由参观。胡适趁这工夫为电台做了两分钟的广播录音。下午1时与出席会议的院士们共进午餐,席间自然免不了谈话与应酬。饭后回到南港的住宅时已是2点半钟了。
胡适身边有三位工作人员:胡颂平负责文书,王志维照料日常生活,还有一位徐秋皎小姐作特别护理。他们和胡适关系非常融洽,亲如家人。
胡适自己把了把脉搏:一分钟八十多跳,很正常。下午他还要主持盛大的酒会,为了养养精神,他就上床休息了。
4点多钟起床。他心里惦记着,就对胡颂平说:“今天我是主人,我们应该早点上山去。”
胡颂平看了看表只有4点十几分,便劝阻说:“这个时候客人还未到。新闻记者到得很多,他们看见先生到了会场,一定要来问些问题。加上酒会的时间,不是太累了吗?”
他这是在为胡适的健康着想:毕竟是年过七旬的老人了,多年的心脏病时好时犯,就像埋在身体里面的一颗炸弹说不准什么时候会爆炸;加之最近又在闹牙疼。所以胡颂平担心日程安排太紧凑,把胡适累着了,
能让院长多休息一会儿是一会儿,这也是作为秘书应尽的责任。于是找了个话茬拖延时间。
要在平时,海阔天空地纵论文史本是胡适的长项,也是他闲暇时的一大乐事,身边的几位工作人员都从中受益匪浅。但今天有更重要的事情。他想起上午七位新当选的院士中有五位在国外,便到书房里拿出一张便笺,拟了一份贺电。
那天他穿的是一件长袍,贺电拟好后就顺手放在长袍的口袋里,预备到了会场交给主任秘书万绍章分别拍发。这时已是下午4点45分了,胡适再一次催促胡颂平道:
“我做主人,我们还是上山吧。”
于是,胡适由秘书胡颂平陪着到了山上的蔡元培馆。盛大的庆祝酒会将在这里举行,评议员及应邀参加酒会的来宾此时已经到了一百多人,会场彩灯高悬,欢声笑语,气氛既热闹又喜庆。大家见胡适院长来了,有的迎上前去,有的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有几位记者要求胡适先生同他们照一张合影,一向宽厚和蔼的胡适答应着。
在人群中,他一眼看见了上午新当选的院士陈?。在七位新院士中间陈?是唯一出席今天酒会的院士,胡适当即走过去,热切地握住陈?的手说:“祝贺你当选为‘中研院’院士
,祝贺!”
“谢谢胡先生,谢谢。”
胡适在“中研院”立了一条规矩:不要像衙门里那样称呼他为“院长”,就叫他“胡先生”或“胡博士”。他不止一次地对下属说过:“我们是一个学术机关,称官衔,让做官的人去称吧。”久而久之大家养成了习惯,都称呼他“胡先生”,来访的外国友人则多称他“胡博士”(胡适得过二十多个博士学位)。



时针指向下午5时整。酒会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