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清华大学图书馆.doc

格式:doc   大小:65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清华大学图书馆.doc

上传人:薄荷牛奶 2017/11/16 文件大小:6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清华大学图书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清华大学图书馆40问
?经过怎样的历史变迁?
1911年建立清华学堂。
1912年清华学堂改建为清华学校,正式建立了小规模的图书室,称清华学校图书室。
1919年3月图书室独立馆舍(现老馆东部)落成,建筑面积2114平方米,迁入新馆舍的同时,更名为清华学校图书馆。
1928年学校改为国立清华大学后,图书经费骤增,馆藏逐年大量增加,馆舍不敷使用,乃于1930年3月开工扩建馆舍(即今老馆之中部和西部),于1931年11月竣工。
1935年10月至1936年9月,著名文学家朱自清教授任图书馆委员会主席兼代图书馆主任。
1937年"七·七"事变后,学校被迫南迁。
1938年4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在昆明建立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图书馆运抵昆明书刊23000余册。
抗日战争胜利后,清华大学迁回北京清华园。1946年复校时,图书馆已面目全非。到解放前夕,馆藏仅有41万余册。
1948年12月15日,随着清华大学的解放,图书馆重新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四大建筑”吗?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曾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在1916-1920年间陆续建成的图书馆(东部)、科学馆、体育馆(前部)和大礼堂,。四大建筑在1920年前后相继落成,和稍早建成的清华学堂、同方部组成了清华早期校园的主要建筑群,为校园中心区建设奠定了欧式的建筑风格,同时为学校发展成为大学奠定了基础。
?
清华大学图书馆建于1916-1919年间,。由美国建筑师墨菲设计,全部照欧美新式避火法建造。图书馆于1930-1931年间又进行了扩建,为老馆之中部大厅和
西翼。由杨廷宝(1921届校友,在建筑界与梁思成一起被誉为“南杨北梁”)设计,。扩建部分与原有者浑然一体,很难看出是先后建造的,被公认为扩建工程中的杰作。到改革开放后图书馆又有新的发展,紧接老馆以西建设了新馆。新馆建于1988-1991年间,由我校关肇邺、叶茂煦教授设计,建筑面积20120平方米。新馆与旧馆风
格和谐统一。清华大学逸夫图书馆建成后,曾先后获奖:(1)1992年4月获国家教委颁布的邵逸夫先生捐款工程一等奖。(2)1993年获国家教委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3)1993年获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4)1993年获建筑部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5)1993年获国家级优秀工程设计金奖。(6)2001年获九十年代北京市十大建筑奖。(7)2009年获国庆60周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
?
逸夫馆前小广场前池内,树立着一座样式古朴的铜质喷水塔,基托的下面雕刻着“Class 1922”字样,这是1922级同学毕业时献给母校的纪念品。
1922级是校史上留美预备部时期毕业人数最多、人才最众的一个班级,共毕业学生94人,其中包括闻一多、萨本栋、吴泽霖、雷海宗、潘光旦等。
,清华大学被迫南迁。你知道日寇在占领清华园之后,对清华大学图书馆做什么暴行了吗?
1942年,梅贻琦校长在《抗战期中之清华》(三续)中沉痛地向校友提到“故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