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大地上的雕塑.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地上的雕塑.doc

上传人:学习一点新东西 2017/11/16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地上的雕塑.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地上的雕塑
我在阅读近期出版的几种不同类型期刊时,惊异地发现,封面都是梯田的风光照片。那清晰优美的线条,那恢宏磅礴的气势,那绚丽灿烂的色彩,令人兴奋而震撼,看后久久难忘。原来我熟视无睹的梯田,竟有这般庞大的雕塑之美。
我至今没有参观过云南云阳哈尼人的梯田,也没有机会去看湖南新化紫鹊界的梯田。据说,这两处堪称世界梯田奇观,是祖先留给我们不可多得的自然与文化遗产。但也没有什么遗憾,在我出生和生长的地方,坡坡岭岭到处都是梯田,我就长期生活在梯田构成的风景里和梯田孕育的文化里。
我家的吊脚楼建在一面山坡的半腰里。楼前屋后全是层层叠叠的梯田,漫山遍野舒展开去。出门回家,都要从梯田曲曲弯弯的田埂上走过。我熟悉这些梯田的角角落落,哪块田像一弯新月,哪块田像一条青布腰带,哪块田像一只雄鸡,哪块田像一口天井,我闭着眼睛都说得出来。哪条田埂有多少步长,哪丘田里黄鳝泥鳅多,哪块田里水生蔬菜嫩,我想都不用想就心里有数。
我是一个好静喜独处的人。小时候,闲着无事,我常常面对着梯田,坐在石头上托着两腮,一个上午或一个下午地和梯田作着无声交流。我看见无穷无尽的弧线,像优美的线谱,在微风的弹拨下,汩汩流淌出悦耳的乐音,乡亲们和着这仙乐,一边劳动,一边哼着小调或唱着情歌。我看见灌满山泉水的层层梯田,仿佛无以计数的魔镜,在暖暖阳光的映照下,亮晶晶、明晃晃,把整个山寨照得山光水鲜,人靓物美。我还看见,乡亲们把梯田当作稿纸,用灵巧的双手,将翠绿的秧苗栽成一行行立体的诗句,让贫困的生活添了好些诗意,也让梯田带着一身浓重的色彩和我们朝夕相处。
对梯田的长期观赏阅读,我不由得对祖先仰慕起来。我曾问过长辈,寨子里山坡上的梯田是哪朝哪代开凿的。大家都说不出子丑寅卯来,只说从小就看见有这么多梯田。我敢肯定,在有人定居在这里之前,不可能有梯田,是我们的祖先,因为生存的需要,一代代、一辈辈慢慢开垦出来的,先是一小块儿,再是一小块儿,经年累月,就有了这规模。这里最老的梯田,恐怕有上千岁了吧。古人是有长远眼光的,他们为子孙留下了可耕种的土地。这才是最宝贵的财富。我想象着当年开垦梯田的壮举,有人披星戴月,有人栉风沐雨,有人夜以
?^日,有人代代不息,他们用锄头、用木棍,甚至用双手,一点点儿地雕琢着大地,这是多么浩大的工程。他们用生命改造着生存环境,却无意中创造了一种奇异的文化,建筑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梯田把自然与人文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至高境界。她不是单一的风景,她在带给人们美的享受的同时,更主要的是靠自身的出产养育了这一方水土这一方人。梯田和人的关系更紧密,更富有人情味儿和文化味儿。梯田不仅生产五谷杂粮,也生长文化,生长民歌,生长爱情。我曾经骄傲地说过:我的乡亲天天生活在文化里,他们都是名副其实的文化人。
乡亲们对梯田呵护有加。他们把田坎修剪得轮廓分明,把田埂铺填得平平整整,把沟渠整理得顺顺畅畅,把田块梳耙得熨熨帖帖,真像是锻造价值连城的艺术品。哪里田坎崩了,沟渠堵了,田里淤了,乡亲们都会及时修补,保持她的完美无缺,完好无损。早年,我也常常去参加修补梯田的劳动,那份投入、那份纯情,是很难让人想象的。
后来,我进了小县城,整天住在水泥楼房里,心里却牵挂着山坡上的梯田。早些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