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赵延年版画插图艺术特色形成探源.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赵延年版画插图艺术特色形成探源.doc

上传人:cj83252951 2017/11/16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赵延年版画插图艺术特色形成探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赵延年版画插图艺术特色形成探源
摘要赵延年极具震撼力的艺术风格在中国版画界,乃至国际版画界都是独树一帜的,有着广泛的影响和极高的声誉。认真研究赵延年的艺术风格形成探源,对于我们理解赵延年艺术特色有着重要的作用。风格是由艺术作品的独特内容与形式相统一,并有艺术家的个性特征与时代、民族、地域等社会历史条件相统一而形成的。艺术家风格的形成与其生活、文化修养以及社会环境等密不可分。赵延年艺术特色的形成,这是受到上述多重因素的影响,本文试着从三个方面探讨他艺术特色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赵延年;版画;插图;艺术


鸦片战争以西方的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为结局,强制性的改变了中国自身运动的方向,中国在这种外力的作用下被迫走上了近代舞台。正如中国步入近代社会一样,中国的新型木刻运动也随着西方现代美术教育体制的引入,西方创作木刻的传入和社会变革思想的激荡而发生。
民国初年,中国正处在一个混乱动荡的巨变时代。1916年,李叔同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并首次开设了木刻学****的课程,,在左联文艺创作思想和西欧创作木刻的影响下,杭州国立艺术院的学生开始了现实主义创作,向危机四伏的旧社会发出了猛烈的抨击。他们以现实生活,特别是表现劳苦大众饥寒交迫的生活为表现内容,进行木刻创作实践,并在上海、杭州等地举办展览,坚定了人们推翻黑暗旧社会的决心。这种以抨击现实、呼吁民众,反映社会黑暗的木刻运动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期的杭州、上海等地形成一个强大的暗潮,到三十年代的中期形成了一个高峰。全国各地的爱国青年受到极大的鼓舞,相继建立了许多木刻版画团体。他们关注劳苦大众的现实生活,通过表现人民大众饥寒交迫的生活抨击黑暗的旧社会,同时极大地冲击了当时颓废的中国画坛,它开辟了中国艺术史上前所未有的新篇章,这就是以鲁迅先生为导师引领的新型木刻运动。
赵延年就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走上了木刻创作的道路,并以拳拳之心,捏刀向木,放刀直干,坚持以真诚之心进行现实主义创作,在版画领域辛勤耕耘,取得了杰出的艺术成就,为国内外所称誉。

赵延年1924年生于江苏苏州,他的曾祖父道光二年中为举人,官至盐运总管,他的祖父历任江南制造局总办、山东巡抚,父亲曾任职财政部盐务署,河南?河盐务分局局长等职。从这样的家庭背景可以看出,赵延年成长在一个家境殷实、社会地位较高的家庭环境。在初中时,他就对绘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每天埋头画画,总能得到长辈的夸奖,这给年幼的赵延年带来了极大的鼓舞。由于父亲工作的变动性很大,他在少年时期就随父亲辗转苏州、湖州、?河、上海等地,这些经历极大的开阔了他的视野并对他个性的发展产生了触动了在赵延年的内心,坚定了他日后木刻创作关注社会底层贫苦百姓,表达人民大众心声的决心。
1938年,赵延年如愿以偿的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高级艺术科,在这里他接受了系统而严格地写实基本功训练,为他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赵延年在学校看到香港出版的刊物上刊有一幅抗日的黑白木刻版画,这幅黑白木刻极大地震撼了赵延年,他被这强烈的黑白对比和潇洒奔放的刀触深深地感染着,使他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和共鸣。从此,他深深迷恋上了黑白木刻,木刻也从此成为他治学毕生的艺术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