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病
定义: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腺肌病:
END
定义:
当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时称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绝大多数病变出现在盆腔内生殖器官和其邻近器官的腹膜面,故临床常称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出现和生长在子宫肌层称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
第一节子宫内膜异位症
概述: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近年明显增高,是目前常见妇科疾病之一。在妇科剖腹手术中,约5%-15%患者发现有此病,因不孕而行腹腔镜检患者中,12%-48%有子宫内膜异位症。见于生育年龄妇女,以25-45岁妇女居多。
病因:
与卵巢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与遗传有关,可能为多基因遗传。
好发部位:
卵巢、宫骶韧带、子宫下部后壁浆膜面以及覆盖子宫直肠陷凹、乙状结肠的腹膜层和阴道直肠隔。以卵巢最常见,约80%。
发病机制:
子宫内膜种植学说:Sampson(1921)最早提出,经期时经血中所含内膜腺上皮和间质细胞可随经血逆流,经输卵管进入腹腔,种植于卵巢和邻近的盆腔腹膜,并在该处生长和蔓延,以致形成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淋巴及静脉播散学说:
体腔上皮化生学说:
免疫学说:
尚无一种可以解释全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不同部位的内膜异位症有不同的发病机制,各种学说可以相互补充。
巨检:
卵巢:
最多见,约80%患者病变累及卵巢,双侧卵巢同时波及约为50%。
早期卵巢表面上皮及皮层中见紫褐色斑点或小泡。
卵巢内的异位内膜因反复出血而形成单个或多个囊肿(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
与周围器官或组织紧密粘连。
宫骶韧带、直肠子宫陷凹和子宫后壁下段:
早期宫骶韧带、直肠子宫陷凹或子宫后壁下段有散在紫褐色出血点或颗粒状散在结节。
子宫后壁与直肠前壁粘连直肠子宫陷凹变浅,甚至完全消失。
严重者直肠子宫陷凹内的异位内向直肠阴道隔发展,在隔内形成包块。
宫颈:内膜异位累及宫颈者较少。
输卵管:一般直接累粘膜者少,偶可在其管壁浆膜层见到紫褐色斑点或小结节。
腹膜:早期病变通过腹腔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