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传统工业与新工业.doc

格式:doc   大小:106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传统工业与新工业.doc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7/11/17 文件大小:10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传统工业与新工业.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教学设计
增城新塘中学郭敬筱
一、课标分析
 

 
,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最低要求:学会分析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结合工业区的分布图分析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通过案例认识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最高要求:学生自已收集有关工业区的图文资料分析其形成的条件与发展特点;联系本地工业实际分析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通过德国鲁尔工业区与辽中南工业区的案例分析传统工业区的形成条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通过意大利工业小区与浙江温州乡镇企业的比较及美国“硅谷”的案例分析新工业区的区位条件。
 
:通过知识窗“亚洲硅谷”班加罗尔、高新技术产业与环境污染反映影响工业区位的形成条件及新工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通过活动“辽中南工业基地的形成”分析传统工业区的形成条件及传统工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通过阅读“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和活动“想一想,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专业镇兴起的原因是什么?它们有哪些发展特色”实现“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的发展特点”这一课标;通过课文“工业与环境”及活动、阅读实现“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一课标。
 
:探索“中关村为什么成为科技园区的首选”及案例研究分析工业区位的条件
 
通过课文内容实现“工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这一课标要求。
 
二、设计思想
 
,我利用教材德国鲁尔工业区为案例与学生共同分析其形成的优势区位条件和衰落的原因,然后让学生用“美国五大湖工业区”与“辽中南工业区”为案例对比分析中外传统工业的形成条件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学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通过布置课外探究作业:“调查增城新塘镇仙村许多水泥厂是如何发展起来又为什么停产关门
”和“山西省能源基地经济发展慢的原因分析”达到课标要求的最高层面。以“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与“美国‘硅谷’”和“北京中关村”等案例相结合分析新工业区形成条件、共同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通过布置学生上网收集资料“分析深圳电子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这一探究活动提升课标要求。
 
:了解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会分析矿产资源与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工业形成与发展的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工业图表和工业数据的技能。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工业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工业区位因素的知识和技能对工业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运用在学****过程中。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关注全球的、我国的、当地的传统工业和环境现状,增强全球意识、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求变意识;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
 
:案例分析法、探究法、讨论法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传统工业
 
[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如果给一个工业区的实例,你能分析它形成的优势条件吗?下面我们就以案例分析的形式来学****工业区位条件和发展的特点的分析方法。
 
“世界工业分布图”找出世界工业的分布地区
 
(培养学生读图提取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亚洲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
(2)欧洲的工业主要集中在哪些区域?
(3)北美洲的工业主要集中哪一个国家?
 
教师小结:第一次和第二次技术革命时期的世界工业主要分布在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欧洲的西部、东亚的日本、中国、南亚的印度等地区。它们在本国乃至世界工业和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板书:(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系统)
 
▲世界传统工业的分布





 
[新课]
 
(一)德国鲁尔区(完成课前预****问题)
 
“世界工业区分布图”和“德国鲁尔工业区图”
 
(1)在图中找出鲁尔区的位置(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帮助学生形成心理地图)
(2)说出鲁尔区有哪些工业部门,它们是重工业还是轻工业?(培养学生从地图上提取信息的能力)
(3)这些工业是集聚分布还是分散分布?
(4)这些工业在生产规模、资源消耗、运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