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五节沙门氏菌病
主讲:张红见副教授
内容
一、病性:
二、病原学:
三、流行病学:
四、临床症状:
五、病理变化:
六、诊断:
七、防制:
八、兽医公共卫生学:
一、病性
沙门氏菌病(Salmonellosis) ,又名副伤寒,是由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的沙门氏菌引起的各种动物和人共患的一类疾病的总称。
本菌可以引起人类感染和食物中毒,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胃肠炎型、伤寒型、败血症型和局部化脓感染型;
在家畜和家禽上主要表现为:败血症和肠炎,也可使怀孕母畜发生流产,并且严重地影响幼畜的发育。
二、病原学
:
:
:
:
:
形态特性:革兰氏阴性杆菌,无芽孢、荚膜,有鞭毛,能运动较为细长的杆菌的(鸡白痢、鸡伤寒沙门氏菌除外),一般长1-3μm,- 。
培养特性:本属细菌为需氧及兼性厌氧菌,培养的最适温度为37℃,-。
在普通培养基上易生长,在含有胆汁的培养基中生长更好。
在SS培养基上长成灰白色菌落,在麦康凯培养基上有时长成灰白色菌落。
不分解尿素、乳糖、不凝固牛乳,, V-P试验阴性,在麦芽糖、葡萄糖、甘露醇和山梨醇中,除伤寒和鸡-雏沙门氏菌不产生气体外,其它的均产气。
据新近的分类研究,本属细菌包括两个种:
1).肠道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又称猪霍乱沙门氏菌,Salmonella choleraesuis),它又分为6个亚种。
①.肠道沙门氏菌肠道亚种( S. enterica subsp. enterica ) : 又称猪霍乱沙门氏菌猪霍乱亚种,(Subsp. Choleraesuis);
②.肠道沙门氏菌萨拉姆亚种(S. enterica subsp. Salamae);
③.肠道沙门氏菌亚利桑那亚种( S. enterica subsp. Arizonae);
④.肠道沙门氏菌双相亚利桑那亚种( S. enterica subsp. Diarizonae);
⑤.肠道沙门氏菌浩敦亚种(S. Enterica subsp. Houtenae);
⑥.肠道沙门氏菌因迪卡亚种(S. enterica subsp. Indica);
2).邦戈尔沙门氏菌(Salmonella bongori):
到目前为止,共发现2500多个血清型,我国发现的血清型约近200个。
常见危害人畜的非宿主适应血清型只有20多种,加上宿主适应血清型,约30余种。
主要有:肠炎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鸡白痢沙门氏菌、鸡伤寒沙门氏菌等
沙门氏菌属细菌的抵抗力属中等,对外界环境有一定的抵抗力,在外界条件下可生存数周或数月。
本菌对热有一定的抵抗力,60℃ 1小时、70℃ 20分钟,75℃ 5分钟才死亡,对低温有抵抗力,在-25℃中能存活10个月左右。
对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强,一般常用消毒剂和消毒方法均能达到消毒的目的。
鸡白痢沙门氏菌的生化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