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回到常识务求落实努力创生 ——我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高中室
段增勇
讲座提纲:一、关于语文素养的一种看法二、关于高三复习的几点认识三、关于古代诗文的一点见解三、关于阅读教学的一点说道四、关于作文教学的一些主张
语文素养:涉及概念及其关系
语文知识审美情趣文化教养
语文能力思维品质思想品德生活体验
语文素养的整体结构
思想品德
思维品质
审美情趣
语文能力
语文知识生活体验文化教养
《语文教育改革纵横谈》周正逵著定价48元姊妹篇《探索者的足迹》
周正逵先生是我国中小学语文教材改革的先行者之一,也是当之无愧的我国语文教材建设标志性人物。在过去的50年间,他直接参与编写了多达10余套中小学语文教材;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初至本世纪初独立担纲主编了一套先期由国家教育部立项实验、后期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独具特色的高中语文课本,对我国语文教材改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对有关语文教育改革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梳理,重点提出了16个方面的问题,逐个加以剖析;又从我国语文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选出了最具影响力的三次重大改革实验作为实例,深入加以评述,深刻地揭示出我国当代语文教改发展的脉络。这些研究既有匡谬正俗、切中时弊之效,又有高屋建瓴、独辟蹊径之功,可以帮助语文教育工作者以及所有关心语文教育改革的人们正确理解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准确把握语文教改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树立比较科学的语文教育观,以不断创新的精神,更自觉地为促进语文教育改革做出贡献。
周正逵的一些说道
1、用教学中国语文的方法教学语文。
2、“满堂灌”是典型的注入式,“满堂问”是变相的注入式。
3、小学、初中、高中阶段,主导作用也是应该有变化的。在小学,应该是引导;在初中,应该是指导;在高中,应该是辅导。
4、对教材来说,应该强调其科学性的一面(学有常规),从教师教学方面,应该强调他的艺术性的一面(教无定法)。
5、观摩课,主要是领会他的科学精神,学习他的科学方法,不是要刻意模仿他的特殊教法。
6、“不当教材的奴隶,要做教材的主人”,这样才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地进行教与学,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教育,提高学生对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的鉴别能力,从而达到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教学的目的。
7、文言阅读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语言教育)。文学鉴赏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包括古典作品)的能力(文学教育)。这两种训练的任务不同,教学要求也有不同。文言阅读训练以“读懂”为目标,而文学鉴赏训练却以“读懂”为起点,这是性质不同而又密切关联的两个训练阶段。
8、作文教材不宜构建写作知识系统,而应构建写作训练系统。教材内容要以写作实践活动为中心,选取必要的例文作参考,再辅以最基本的写作知识和写作方法作指导,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作文训练新体系,摆脱过去某些旧观念和旧套路的束缚。
敢峰《语文教育改革纵横谈》序
我深知,在当今应试教育的激流中,进行真正的教育改革是很困难的。但是我们要下决心走出一条不搞应试教育也不怕考试的真正提高教育质量之路。
二、关于高三复习
1、考试指导思想不变,范围不变。
2、试卷结构不变(赋分和结构层次以及相应的块面状态考试内容)。
3、基础性;综合性(思辨性、生成性、发展性)
4、有针对的处理高考复习内容(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针对高考的基本要求、针对学生的实际现状)。
5、加强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努力去“养一种状态”,注重临场性和当下性状态的颐养。
6、抓大放小,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融会贯通。
五、关于古诗文的教学:涵蕴言语之根追溯文化之源
(一)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
1、古为今用
2、推陈出新
3、追溯汉民族语言之根源,感受汉民族文化之魂魄
4、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汲取民族智慧
5、博古通今,触类旁通,融会贯通
(首都师大刘占泉教授:文化传承;文学浸润;能力培养;综合说)
(探寻语源,感悟意源;沿波讨源,追根溯源)
(二)怎样教学文言文?
文言文教学现状:走进了“死于章句,废于清议”以及“(言、文)油水分离”的困境。
死于章句:文言文语言及规则与现代汉语有别,考试更多侧重实词、虚词、翻译,所以课堂多翻译,多讲解分析,多反复训练,以致课堂教学内容枯燥僵化。
废于清议:不顾及语言障碍,抛开语言的学习,空谈文化,泛议精神,有道德课、哲学课的嫌疑。热热闹闹,到头来, “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基本能力无法保证。
油水剥离:不舍言,亦不弃文。文言知识点集中上完一节课,再一节课处理文学、文化。割裂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言费劲,文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