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文档名称:

肾综合征出血热与狂犬病.ppt

格式:ppt   大小:2,249KB   页数:2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肾综合征出血热与狂犬病.ppt

上传人:yzhqw888 2017/11/18 文件大小:2.2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肾综合征出血热与狂犬病.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汉坦病毒(HV)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低血压休克、出血、肾损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流行广、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危害性大。
1
2
1、名称
1931~1938年百万侵华日军在中国东北,先后有12000患HFRS,死亡率高达30%。曾经称为:急性肾炎、肾病、出血性斑疹伤寒等疾病、也因发病地点而称:二道岗子热、孙吴热、虎林热等。1942年侵华日军陆军军医部将上述不同名称,统称为:“流行性出血热”(EHF)。20世纪80年代,EHF在中国、日本、朝鲜、韩国、俄罗斯远东地区流性强度增大,我国报告病例数达10万之多;欧洲、非洲等国家也有流行。1982年WHO将上述国家有肾损的EHF统一命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上世纪90年代我国学术界改称肾综合征出血热;但政府公文及新闻媒体仍沿用流行性出血热这一疾病名称。
3
2、流行
本病呈世界性流行,全世界6大洲(不含南极洲),78个国家有HFRS发生。最早(1913年)海參崴(符拉迪沃斯托克)地区、黑龙江流域流行;后来由北向南广范漫延;目前我国除台湾以外,均有HFRS发生。我国自1950~2000年51年间累积发病130余万(1384628人)人,(45705人)人;山东省微山于1967年首例发现HFRS以来,疫区不断扩大。
4
先后在济宁、临沂、宁阳、泗水、枣庄、泰安、潍坊等地流行,山东成为HFRS的重災区之一。91医院于1979年秋收治来自宁阳首例HFRS,治愈出院;以后收治的HFRS病例中,有1例来自泗水的HFRS死于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并发症(霉菌败血症),其余均治愈出院,此后未收治HFRS。近2年来在鲁西南又有流行,今年比去年发病例数有增加,至2013年9月,济宁已报告HFRS 100余例,91医院尚未收治;但应该认识、知晓本病,有备无患;避免误诊、误治。
5
3、病原及传染源
我国HFRS的病原体是:汉坦病毒(HV),归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为负链RNA病毒。外观呈球型或卵圆形,平均直径约为120nm,,有包膜。HV对***仿、甲醛、漂白粉、洁尔灭、%的碘伏均敏感,容易将其灭活;加热100C 1分钟或紫外线照射10~15分钟能将其杀灭。
NFRS的传染源主要是黑线姬鼠、褐家鼠、吸血蝙蝠等啮齿类动物。
6
4、传播途径
(1)、接触传播:痛过含病毒的鼠尿、鼠粪、鼠血等经破损的皮肤或粘膜侵入人体。
(2)、呼吸道传播:病毒动物的排泄物、分泌物在外界形成气溶胶,经呼吸道吸入感染人体。
(3)、消化道传播:摄入HV污染的水源或食物,经消化道感染人体。
(4)、虫媒传播:携带HV的螨虫经叮咬途径传播给人体(国际未公认)。
(5)、母婴传播:患HFRS的孕妇,痛过胎盘能将HV传给胎儿。
7
5、发病机理
HV具有嗜细胞性,侵入人体后,侵袭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及单核-巨噬细胞,在病毒及免疫损伤共同作用下,造成全身小血管及肾脏病变(祥见下图)。
8
病毒作用,免疫损害
全身小血管病变
血管内
血液浓缩
血管、血管外
HB
血液外渗
充血、水肿
“三痛”
“三红”
休克
低血压
发热等
DIC
出血
血小板减少
ARDS
肾衰
血容量不足
9
6、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7~14天,少数4~46天。典型病例有5期经过: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1)发热期:起病急、感染中毒症状重,突显毛细血管、小血管中毒症状及肾损伤的症状和体征。39~40度
的稽留热、驰张热或非典型热。(易记歌诀:发冷发烧像感冒,三红三痛酒醉貌;腋下出血呈点条,肾损进展速度高,蛋白红球不为少,异型淋巴常见到)。

(2)低血压休克期:发热4~6日体温下降,病情加重;血管损伤、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有效偱环量减少,血压下降,脉细数无力,面白肢凉,皮肤发花,意识障碍,少尿或尿闭(皮肤发花四肢凉,体温下降反遭殃)。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