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陈勇为写论文,潜伏丐帮
抄袭从来有,今年特别多。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志伟抄袭论文事件未平,辽宁大学副校长陆杰荣在核心期刊发表的文章就被人揪起,未过两天,西南交大副校长黄庆也深陷“抄袭门”。从传统的无名之辈抄袭名人名家发展到如今的专家名人教授抄袭无名之辈,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但是在多位名家卷入“抄袭门”时,却出现了一个现代论文版的“阿甘”,他就是 25岁的安徽大学社会学硕士生陈勇,为了写出一篇研究乞丐群体的论文,竟在合肥“行乞”五个月,并完成8万字的论文《合肥市乞讨现象的社会学研究》。
首次乞讨零收入
在街头、在车站、在商业繁华的地方,你会面对形形色色的乞丐,他们中有残疾的、有年老生病的、有卖艺的。这样的场景与你的怜悯之心发生化学反应,你的手会不由自主的伸向钱包。陈勇也是这样,每逢与乞丐偶然相遇,定会掏钱相助。
久而久之的某一天,陈勇在街头连续碰上几个乞丐后困惑了,自己这样的施舍究竟能给他们多少帮助?“乞丐似乎从来没有减少过,还有不断壮大之趋势,而自己施舍的钱却是父母辛苦打工挣来的!”
2008年4月,带着这样的疑惑,陈勇确定了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方向――乞讨现象的社会学研究。“我原来是想深入到乞丐这个群体中去,我要知道他们除了乞讨之外,衣食住行和内心思想都是什么样的,所以一定要进入到他们的世界中去。”他的这个想法得到了导师马芒副教授和学院很多老师的支持,大家一致认为,这个研究如果可以深入,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在确定了论文的方向之后,陈勇开始查阅大量的研究资料和史料。“一旦正式实施,就必须有启动资金,除了最开始的问卷调查,还有乞丐的服装、道具。”所以陈勇做了一个月的家教,辛苦赚来的500块钱成了第一笔论文基金。
2008年8月31日的合肥下着小雨,陈勇迈出了乞讨的第一步,进入实践调查的第一阶段――装扮成没有钱上学的学生乞丐。
地点选择在合肥的城隍庙门口,“因为这个地方是一个小商品市场,南来北往的人特别多”。站在城隍庙门口的陈勇兜里揣着精心书写的求助信。心里有一个声音对自己说:“就是这个地方了,不要再犹豫,把纸掏出来摆上。实施!”“还是不要了吧!这个地方好像不太理想,所有人都像在赶集似的,应该没有人会注意到我吧!而且这个地方的城管还特别多,被抓了可怎么办啊?”心里的另一个声音立马投了反对票。
就这样,心里的两个声音做着强烈的斗争,不知不觉中,一个小时过去了,陈勇从城隍庙走到了市府广场也没有停下脚步进行实质意义上的乞讨。“其实就是羞耻心在作怪,不太好意思,总是在否定自己的决心,一直到下午五点多天慢慢黑了,感觉要是再不行动,今天的计划就作废了!”回忆起第一次做乞丐的“艰难”,陈勇至今记忆犹新。最后他终于说服自己,一咬牙把兜里的求助信铺在了市府广场附近的天桥上,自己蹲在信的后面,头拼命地往下低。10分钟过去了,别说丢钱的人,就是驻足看的人都没有。陈勇心一横,索性跪在了地上。也不知过了多久,有一个妇女停下来看他的求助信,陈勇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一刻比当初研究生面试时还紧张,最终这个妇女什么也没有丢下就离开了。
“这样跪了一个钟头。那时候特别渴望有些收获,哪怕是一角钱,也证明自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但是很遗憾,陈勇一分钱也没有乞讨到。不过他不会再不好意思,因为他突然发现,“乞丐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