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隐喻转义杜撰.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隐喻转义杜撰.doc

上传人:tiros009 2017/11/18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隐喻转义杜撰.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隐喻转义杜撰
摘要:“伪事件”是一种人为制造的新闻,反映在网络媒体上表现为对真事件的隐喻、转义、杜撰三种方式,以此来汇聚注意力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伪事件”的运用成功还要注意媒介生态的要素,当前网络娱乐化的现状给予我们一些合理、有效的手段。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的经典案例,力求能探究出一些具有一般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伪事件;媒介生态;网络娱乐化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D,戴杨和E?卡茨在其著作《媒介事件》中将“媒介事件”定义为“一种特殊的电视事件”,主要指国家级的电视直播事件。“媒介事件”的范式主要有两种。“范式一:媒介化的动机(个人、社会组织,媒介、政府)――导演事件(预编码:人为安排、表演)――媒介化――媒介事件(伪事件);范式二:真实事件――媒介化(编码:聚焦、放大、删减、扭曲)――媒介事件(奇观)”。网络媒体与电视媒体不同,有“中央与边缘”之分。处于“中央”的电视媒体具有合理与传统的双重权威性
(韦伯)。通过塑造“英雄事件”与“神圣仪式”来获得超凡魅力。处于“边缘”的网络媒体具有更多的非权威立场。在以平民话语阐释“中央”电视的同时勇于挑战权威垄断的形象。在没有传统大众媒体配合与响应的环境下。网络媒体很难形成电视“媒介事件”那种大范围、长时间的“奇观效应”(第二类范式)。然而网络受众的自由度高而意识形态淡,他们按照个人兴趣与价值理性创造“伪事件”(第一类范式)的先验条件又是电视媒体无法比拟的。那些能够引起传统大众媒体普遍关注的网络“伪事件”若延续其影响,进而形成社会公众的广泛认知,便产生注意力经济。因此,网络媒体表现为“范式三:伪事件――扩大认知(解码:隐喻、转义、杜撰)――注意力经济”。
布尔斯廷在其所著《图像》一书中提出“伪事件”的概念。将其界定为:经过设计而刻意制造出来的新闻(如果不经过设计,则可能不会发生的事件),“是指为了公共消费而筹划的事件”。电视“媒介事件”主要是一种“文化表演”,所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比如“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等。网络“伪事件”有所不同,在初始阶段没有明显的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形式与目的,其产生与发展的结果能否最终到达注意力经济,主要依赖于“扩大认知”的中间环节。参考最近几次
CNNIC调查报告中有关网民网络应用的研究成果,表现在媒介经济方面,主要呈现严重的注意力稀缺(截至2010年6月,中国网页总数超过160亿个)与网络娱乐化(2010年,网络娱乐占据。%)两个特征。在娱乐化的媒介生态下汇聚注意力。是“扩大认知”到达注意力经济合理、有效的选择。
从事“扩大认知”活动的主体,应该是能够准确把握并迎合广大受众的网络“意见领袖”。他们针对娱乐化的网络受众集体无意识的现状,着力生产“注意力”这种网络稀缺资源,增加网络受众的心理效用,扩大“伪事件”的认知范围、理解程度和应用水平。当网络“伪事件”的概念被解码以后,将大大相异于真事件本源而被注入了全新的网络文化价值。这种价值如果能够得到现实社会的广泛认知,将最终产生注意力经济。网络“伪事件”的范式体现出一种二元功能:从事“扩大认知”活动的主体不一定是最终的经济受益人,而利用注意力经济获得利益的主体又往往没有参与“扩大认知”活动。前者非功利的精神(文化)娱乐了大众,实现了自我价值;后者无偿取得了前者创造的“正外部性”(萨缪尔森),提高了从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效率。

虽然这种范式所揭示的文化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在总体上具有较多偶然性,但是在网络事件层出不穷的当下。总有一些网络“伪事件”被炒作得轰轰烈烈,最后形成注意力经济。以下列举近期发生的三个具有代表性的网络“伪事件”。以此来说明它们的注意力经济价值,并通过示范作用探究出一些具有一般性的指导意义:
1.“犀利哥”的隐喻
2010年2月21日。在香港娱乐网和天涯论坛上出现了一个名为《秒杀宇内究极华丽第一极品路人帅哥!帅到刺瞎你的眼睛!求亲们人肉详细资料》的帖子。帖中发布数张被称为“犀利哥”的乞丐照片。因其放荡不羁、不伦不类的感觉以及原始版的“混搭”潮流。令人们视觉震撼,被网友疯狂追捧,并加以“人肉搜索”。“犀利哥”在短短一周内红透网络,同时被纸媒、电视、网络等媒体大肆报道。“犀利哥”甚至受到远在万里之外的英国媒体的关注,英国《独立报》专门刊文报道了“犀利哥”风靡中国网络的事迹。专门从事网络传播研究的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匡文波副教授认为,“犀利哥”的流行再次说明“娱乐成为网络文化的主流”。
自“犀利哥”之后,“哥”的隐喻层出不穷,比如“咆哮哥”、“锦旗哥”、“极品六哥”等,它们都是从对现实社会的种种困扰和焦虑出发,在“娱乐至死”(波兹曼)的网络文化中阐释出一种隐喻。这些“哥”戏剧化地展现了整个社会

最近更新

2024年芯类产品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 70页

2024年洗衣机电脑程控器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 63页

医疗咨询行业未来发展展望 24页

08湖南烟草面试题目 5页

2020年山东省菏泽中考地理试卷-答案 9页

2021年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完整).. 5页

2021甘肃庆阳初二地理生物会考试卷 10页

2022年-2023年初级银行从业资格之初级银行业法.. 17页

2022年南京艺术学院公共课《思想道德基础与法.. 13页

2022年江西财经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17页

2022年高考理综乙卷生物答案评分标准 7页

2023年二级造价工程师考试讲义 40页

2023年毕业典礼活动流程方案模板(10篇) 27页

2023高职31 应用软件系统开发6(赛项赛题) 5页

GE实训指导书-图文 7页

[精解]大理石属于石灰岩 4页

【中考英语复习之课本知识归纳(牛津译林版)】.. 13页

世界科技发展史 5页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试题 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师用书六篇 17页

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 11页

供应商分析报告 5页

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二)课文+翻译(.. 13页

六年级英语上册Lesson1听力原文 18页

内部审计论文(优秀8篇) 18页

初中化学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 9页

励志的格言(集合15篇) 44页

卫生安全评价报告 5页

土木工程 外文翻译 外文文献 英文翻译 5页

复盘工作亮点和不足 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