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药理学重点总结归纳
第一节绪言
一、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概念:
: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
2.
:是研究药物与人体之间互相作用规律的学科。
第二节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一、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主要考点1: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和特点
ADR种类
用药
发生人群
严重性
发生原因
副反应
治疗量
多数病人
轻度不适
药物选择性较低,治疗目的不一致
毒性反应:
较严重
长期大量使用
急性毒性
短期过量
少数
较严重
损害呼吸、循环、神经系统
慢性毒性
长期蓄积
少数
较严重
损害肝、肾、骨髓、内分泌系统
致畸作用
孕妇用药
妊娠早期
难以判断
胚胎细胞基因突变
致癌作用
重复用药
极少病人
严重
体细胞基因突变
后遗效应←巴比妥类引起的“宿醉”
治疗量停药后
后遗效应
短暂或持久
阈浓度下残存效应
继发反应←广谱抗生素引起的二重感染
连续用药
少数
严重
治疗矛盾
停药反应
长期用药,突然停药
多数
原有疾病加剧
受体上调、受体增敏
变态反应
任何剂量
极少
较严重
过敏体质
特异质反应←溶血
任何剂量
少数
较严重
遗传变异
依赖性
连续用药
少数
严重
精神依赖性
——
——
——
心理渴求
身体依赖性
——
——
——
生理适应
二、受体理论
主要考点2:(1)受体的特性
饱和性受体被饱和时,达到药物的最大效应;
特异性特定的受体与特定的配体结合产生特定的效应;
可逆性配体与受体可以结合,可以解离;
高亲和性(灵敏性、敏感性)极低的配体可引起显著的效应;
多样性可有多种亚型,可有动态变化;
(2)关于受体的描述
三、药物的作用机制
主要考点3:竞争性拮抗剂和非竞争性拮抗剂作用特点比较
竞争性拮抗剂
非竞争性拮抗剂
作用机制
与激动剂竞争同一结合位点,阻断激动剂与受体的结合
与位点以外的基团结合,影响激动剂与受体的结合
药物相互作用
(狭路相逢勇者胜)
可通过增加激动剂的浓度而达到单用激动剂时的水平
不可通过增加激动剂的浓度而达到原有水平
对激动剂的影响
影响激动剂的亲和力但不影响内在活性
既降低激动剂的亲和力,又降低内在活性
对激动剂量效曲线的影响:
阈剂量增加、曲线平行右移曲线效能不变
阈剂量增加、曲线不平行右移、效能下降
四、药物的量效关系
主要考点4:量反应的相关参数以及意义
参数
相近名词
定义
意义
最大效应(EMAX)
效能
继续增加药物剂量其效应不再继续增强→表现在受体饱和时,是药理效应的极限
反应药物的内在活性,是药物产生效应的能力。
效价强度
效价
指能引起等效反应的相对剂量或浓度。其值越小,效价越大。
反应药物的亲和力效价越大,药物作用强度越大
半效浓度
(EC50)
50%最大效应时的药物剂量或浓度
药物浓度在EC50左右变化时,对:药效变化最敏感
参数
相近名词
定义
阀剂量
最小有效量
引起效应的最小药物剂量或浓度
常用量
治疗量
大于阀剂量,小于极量
极量
最大有效量
国家药典规定的某些药物的用药极限量
最小中毒量
出现中毒反应的最小剂量
最小致死量
出现病例死亡的最小剂量
主要考点5:质反应的相关参数以及意义
(1)半数有效量(ED50):能使群体中半数个体(50%)出现某一效应的剂量。
(2)半数致死量(LD50):能使群体中半数个体(50%)出现死亡的剂量。
五、药物的相互作用
知识点1:药效学相互作用
①协同作用
相加作用:两药合用作用=单用时作用之和
增强作用:两药合用作用>单用时作用之和
增敏作用:药1可使组织或受体对药2的敏感性增强
②拮抗作用:
相减作用:两药合用作用<单用时作用之和
抵消作用:两药合用作用=0
1〉生理性拮抗:阿托品抢救有机磷中毒←受体激动剂+拮抗剂拮抗剂影响激动剂与受体的结合
2〉化学性拮抗:鱼精蛋白解救肝素过量←A+B 在体内发生了化学反应,结构破坏抵消是A、B发生拮抗
知识点2:反复用药
※概念:
:连续用药中,有的药物的药效会逐渐减弱,需加大剂量才能显效。
→越用越不好使
: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
第三节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动学
一、药物的体内过程
知识点1:体液PH值对药物解离度的影响规律:
记住一句话:酸性分布在碱侧,碱性分布在酸侧→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做题时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