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安全工程复习题
一、填空
1、环境是指每个生产过程所处的作业环境和社会环境
2、事故分人为事故和自然事故,人为事故指人为因素而造成的事故,原则上都能预防。
3、化学工业迅速发展,环境污染和重大工业事故相继发生。
4、毒性危险可造成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死亡,应用实验动物的半致死剂量表征。
5、化工装置的紧急状态:运转失灵、故障、异常、事故、灾害。
6、在工厂的定位、选址和布局中,会有各式各样的危险,可把它们划分为潜在的和直接的两种类型。
7、化学物质的物理危险指:(1)爆炸性危险;(2)氧化性危险;(3)易燃性危险。生物危险指:毒性危险、腐蚀性和刺激性危险、致癌性和致变性危险。
8、化学工业安全措施:设备安全、物料加工和操作安全、装置布局安全。
9、一级危险失去控制就会发展为二级危险,造成对人身或财产的直接损害,二级危险为:火灾、爆炸、游离毒性物质的释放、跌伤、倒塌、碰撞。
10,、毒性物质的五大类别(按物理状态分):粉尘、烟尘、烟雾、蒸汽、气体。
11、工厂厂区分为:工艺装置区、罐区、公用设施区、运输装卸区、辅助生产区、管理区。
12、化工装置的火灾和爆炸事故,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五项:(1)装置不适当;(2)操作失误;(3)装置故障;(4)不停车检修;(5)异常化学反应。
13、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1、初始温度;2、初始压力;3、惰性介质或杂质;4、容器的材质和尺寸;5、能源。
14、工业腐蚀的常见类型:全面腐蚀、缝隙腐蚀、孔腐蚀、氢损伤、应力腐蚀裂纹。
15、毒性物质侵入人体途径有:1、经呼吸道侵入;2、经皮肤侵入;3、经消化道侵入。
16、危险的第三道防线是:提供有效的急救和医疗措施。
17、现代化学工业的标志:单元操作。
18、化学工业中的三种基本操作过程: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
19、根据国家标准,危险化学品分为: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和自燃物品及遇湿易燃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害物品和有毒感染性物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八大类。
20、液体物料输送的用泵种类:①往复泵;②离心泵;③旋转泵;④流体运动作用泵。
21、单元区域的规则:①流程线状布置;②分组布置;③架空布置。
22、压力容器可粗分为蒸汽锅炉和非燃火压力容器两大类型。
23、常规力学性能主要包括强度、塑性、韧性、硬度等。
24、压力容器使用期已达15年,每两年进行一次内外部检验。
25、化学物质的危险性包括三个类别:物理危险、生物危险、环境危险。
26、潜在的危险也称一级危险:有易燃物质存在、有热源存在、有火源存在、有富氧存在、有压缩物质存在、有毒性物质存在、人员失误的可能性、机械故障的可能性、人员、物料和车辆在厂区的流动、由于蒸汽云降低能见度。
27、加工单元区域的规划包括:设备配置的直线排列、非直线排列设施的配置、室内装置的配置。
28、装置的安全设计典型例子:容器的压力释放装置、设备或建筑物的爆炸卸荷设施、贮罐周围的围墙防护、紧急关闭系统、过程参数高限或低限启动的关闭装置、报警装置。
29、压力容器按照其工艺功能可以划分为:反应容器、换热容器、分离容器、贮运容器。
30、压力容器按照其设计压力大小可划分为:
低压容器(-)
中压容器(-10MPa)
高压容器(10Mpa-100MPa)
超高压容器(P>100MPa)
31、压力容器最常用的几种安全附件:安全阀、爆破片、压力表、液位计、泄压装置。
32、设备维护方面有:设备的试压、化学污染设备的处理、设备作业维护。
33、燃烧三个基本要素:可燃物质、助燃物质、火源。
34、火源包括:明火、电源、过热、热表面、自燃、火花、静电、摩擦。
35、燃烧的形式包括:均相燃烧和非均相燃烧、混合燃烧和扩散燃烧、蒸发燃烧、分解燃烧和表面燃烧。
36、燃烧起因可以分为:闪燃、点燃、自燃三种。闪点、着火点、自燃点分别是上述三种燃烧类型的特征参数。
36、燃烧的特征参数有:燃烧温度、燃烧速率、燃烧热。
37、爆炸按性质分类: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
按速度分类:轻爆、爆炸和爆轰。
38、有火灾爆炸危险物质的加工处理原则:用难燃溶剂代替可燃溶剂;根据燃烧性物质的特性分别处理;密闭和通风措施;惰性介质的惰化和稀释作用;减压操作;燃烧爆炸性物料的处理
。
39、燃烧爆炸性工艺参数主要是指温度、压力、流量、物料配比。
40、安全装置和局限化措施包括安全装置、局限化设施、阻火防爆设施。
41、灭火剂灭火的措施:抑制反应物接触;减小反应物浓度;降低反应物温度;初期灭火。
42、化学物质毒性影响因素:化学结构对毒性的影响;物理性质对毒性的影响;环境条件对毒性的影响;个体因素对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