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文档名称:

埃博拉出血热.ppt

格式:ppt   大小:507KB   页数:3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埃博拉出血热.ppt

上传人:yixingmaoj 2017/11/19 文件大小:50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埃博拉出血热.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病例诊断和处置路径
青岛市中心医院
张春玲
一、简介
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emorrhagic Fever,EHF),世界卫生组织(WHO)官网现称作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EVD),是由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
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感染者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等;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间,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器官衰竭。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它的存在后,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由此而得名。
埃博拉病毒,生物安全等级为4级(艾滋病为3级,SARS为3级,级数越大防护越严格)。
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Filiviridae),为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病毒呈长丝状体,可呈杆状、丝状、“L”形等多种形态。毒粒长度平均1000nm, 直径70-90nm。病毒有脂质包膜,包膜上有呈刷状排列的突起,主要由病毒糖蛋白组成。埃博拉病毒基因组是不分节段的负链RNA, kb,编码7个结构蛋白和1个非结构蛋白。
显微镜下埃博拉病毒照片
电镜下埃博拉病毒照片
2014年疫情最初于3月暴发于西非国家几内亚,随后迅速向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扩散。
目前主要在乌干达、刚果、加蓬、苏丹、科特迪瓦、南非、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等非洲国家流行。
三、病理改变
主要病理改变是皮肤、黏膜、脏器的出血,在很多器官可以见到灶性坏死,但是以肝脏、淋巴组织最为严重。肝细胞点、灶样坏死是本病最显著的特点,可见小包涵体和凋亡小体。
四、流行病学
本病的传染源是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和非人灵长类动物,
传播途径主要是接触传播,可以通过接触病人和被感染动物的各种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感染, 特别是接触污染的注射器和针头其危险性最大,没有证据表明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医院内传播是导致暴发流行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