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泡制加工豇豆新品种成豇10号.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泡制加工豇豆新品种成豇10号.doc

上传人:ohghkyj834 2017/11/19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泡制加工豇豆新品种成豇10号.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泡制加工豇豆新品种成豇10号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为选育兼顾鲜食、优质、加工性能良好、高产、抗病的豇豆新品种,从2004年开始对豇豆材料进行搜集与筛选,2005-2008年经杂交后系统选育出遗传性状稳定、品质优良、综合抗性良好的泡渍加工豇豆新品种成豇10号,2013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该品系表现为加工性能优良、中早熟、丰产、抗病、商品性优良,现已在四川、云南等区域推广,示范和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1 特征特性
生物学特性
植株蔓生,~ m,叶片较大;第1花穗着生于第3~5节,每花穗成荚2~3对,花浅紫色,商品荚浅绿色。荚长60~65 cm,单荚质量25~30 g,种皮红褐色。中早熟,春季从播种到始收55~60天,对日照要求不严,适应性广,耐病力强,宜春夏栽培;豆荚肉厚,顺直不弯曲,商品性好,脆嫩、清香、品质优,泡制加工性状优良,可作为泡制豇豆专用品种,每667 m2产量2 000~3 000 kg。
产量表现
2008-2009年进行品比试验,2年平均667 m2产量2 kg,%。2010-2011年在豇豆主产区的4个不同农业生态区进行多点区域试验,成豇10号的平均667 m2总产量2 kg,%,%。2011-2012年,在四川省内豇豆主产区进行了生产试验示范,成豇10号平均667 m2产量2 kg,%。
品质特性
2011年研究了不同加工方式对豇豆原料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发现新品种成豇10号蛋白质含量较高,虽然经过泡制后其蛋白质含量下降较快,但是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盐渍后其蛋白质含量下降快,但仍比对照(扬豇40,浙翠4号)蛋白质含量高。同时新品种成豇10号色泽感官指标得分较高,与加工品种浙翠4号相当,脆度指标得分高于对照,品质佳。
抗病性
在品比试验和区域试验中,对豇豆的主要病害锈病、白粉病、病毒病进行田间抗性调查,结果表明,成豇10号在生长期各阶段锈病、白粉病、病毒病的病情指数均低于对照浙翠4号和扬豇40,具有较强的抗病性。
2 栽培要点
地块选择
忌与豆类作物连作,一般需要选择地势高、排水较好的地块种植。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长江流域育苗移栽的适宜播期为3~7月,每667 ~ kg。~ m包沟开厢,栽2行,穴距35~40 cm,每穴栽3~4株,每667 m2种植2 200穴,6 600~8 800株。
肥水管理
每667 m2底肥施有机肥3 000 kg、过磷酸钙50~70 kg、硫酸钾25 kg、尿素10 kg,或复合肥30 kg。开花前不宜追肥,追肥应在花期后,每采收1~2次追施钾肥和尿素10 kg/667 m2,中后期可以配施速效性碳酸氢铵5~7 kg/667 m2,以保证豆荚的商品性与泡制特性。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