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wz_198614 2017/11/20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
华阴市华西初中中长期发展规划
我校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立足实际,艰苦创业,不断进取,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形成了一定的办学特色。在新的教育形势下,面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的日益增强,学校必须适应形势发展,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此,必须努力寻求学校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和突破口,明确学校中长远发展规划,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一、指导思想
学校中长远发展规划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针,以改革、创新、发展为主题,以“目标高、能实现,项目全、有重点,切实际、针对强”为原则,为学校的发展前景,规划出一份宏伟蓝图,实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
二、主要目标
经过从2015年至2017年的发展,争取最终达到以下目标:
(一)队伍建设
1、干部队伍建设
坚持“和、学、树、管”的干部管理思路。
和:加强干部之间的交流、合作与团结,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坚信“人和事定成”。
学:学****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八大精神,学好政
治理论、领导策略、科研理论及业务知识。
树:不断树立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意识,甘当人民的公仆,树立良好形象。
管:加强对干部队伍的培养,坚持民主评议干部、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促进干部素质的提高。特别要提高干部的管理水平,使他们敢于管理、善于管理、精于管理。
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学校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努力建设一支“目标远大、理念领先、勇于创新、敢于负责、公正无私、廉洁勤政”的专家型干部队伍。
2、教师队伍建设
(1)以十六字方针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人和为贵,奉献为先,素质为本,服务为荣”。
人和为贵:
团结是良好师德的体现,加强干部与干部、干部与群众、群众与群众之间的精诚团结,和睦相处,相互支持,积极合作,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
奉献为先: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淡化自我,勇于奉献,是完成各项任务的基石。
素质为本:
提高干部素质,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学生素质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我们取得成果的保证。
服务为荣:
为一线服务,为学生服务是我们的职责,只有高效率的服务,才能带来高质量的回报,所以在我们的工作中应树立服务为荣的思想。
(2)师德教育
以“五有”规范教师的师德行为,即有先进的思想,有高尚的人格,有科学的头脑,有渊博的知识,有强烈的爱心。
(3)观念转变
广泛开展科研、教研及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强化理论学****进一步转变教师观念,树立素质教育大环境下的新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创设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达到师生、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发展。
(4)信息素养
3-5年内,通过教师自学和继续教育培训,使80%教师能制作高水平课件,能使用校园网进行办公和教学,加大对教师信息搜集、分析、整合、利用能力的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5)学历达标
到2019年,学校教职工本科学历人数要占职工总数的80%,大专学历人数要占总人数的100%。
(6)骨干培养
在优秀教师培养方面,力争有特级教师1-2名,具有国家级、省级、市级荣誉称号的教师分别达到
1、3、10名以上。使他们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排头兵。
(7)学术成就:担任市级学科带头人2-3人,能够编著(或参编)学术著作者1-2人以上,每年都能有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论文(或获市级以上一等奖)。
(二)管理机制:
继续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实现“按需设岗,精干高效,全员聘任,专兼结合,按岗定酬”的改革目标。
(三)办学条件:
1、办学设备:建成高标准的信息技术中心,配备大容量资源管理器、网管服务器;建成千兆到楼层、百兆到科室、十兆到桌面的校园网;网络终端遍布全校各个办公室及教室,办公室配微机,教室配机顶盒,充分利用现有的电视机进行教学;争取实现教室配备实物展台;电子阅览室,计算机教室;教职员工全部使用计算机办公;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等各类功能教室及其配置达到省级一类标准;增加教学软件的投入,添购与自制相结合,努力使我校的电化教学设施设备进入市初级中学前列;全面启动办公管理网络化、自动化和无纸化。将购置重心逐步转移至非纸质图书。对图书实施微机管理、开架借书、全天候服务,提高图书使用率,增强图书馆的“课堂功能”。
2、校园环境:道路地砖化,绿化园林化,环境教育化,装饰艺术化。教学、生活和活动等独立设区。切实实现“校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