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乔龙德建材行业如何推进供给侧改革
今年全国两会上,“‘十三五’规划”、“2017年经济增长目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企改革”、“制造业提振”、“对外发展战略”等成为热点话题。两会之后,各行各业围绕这些热点话题所展开的行动也开始启动了。2017年的春天,给人的感觉与往年不同,阳光更加明媚。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今年的九大重点工作任务,每一项都与建材行业息息相关。其中,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积极主动扩大对外开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是建材行业面对的、需要推进落实的艰巨任务。
两会对我国当前经济形势所发生的变化作出新的判断,并对下一步工作有了新的部署,那么具体到当前的建材行业,又该如何正确理性认识行业热点难点?行业转型升级的拐点是否已经显现?传统建材的去产能工作如何开展?新兴建材的发展方向到底在哪儿?建材服务业的发展支撑在哪儿,目前又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会长乔龙德,请他结合今年两会精神,为我们解读行业现况,把脉产业发展前景。
行业转型的出路和重点
当前我国建材工业的重点就是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绿色建材、发展建材服务业、加快“走出去”发展。方向很明确,而且有空间,行业和企业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当此之际,需要企业根据自身优势,认真分析抉择,确定自己的发展途径。
孟宪江:一年之计在于春。从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形势稳中趋好,各行各业正在发生新的变化,政府对经济也有了新的判断,《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改革调整政策的一系列举措已很明确。前不久,同您一起调研建材行业的大型企业,并参加了在昆明举办的中国大型水泥企业领导人圆桌会议,我的感受是去产能、增效益的任务非常紧迫、非常重要也非常艰巨,同时,建材行业面向未来,还需要拓展更多更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发展新兴产业,推进行业供给侧改革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当下,如何提升和继续发展传统建材产业也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为此,请您站在2017年这个时间节点上,结合两会深化改革的精神,谈谈传统产业和整个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及出路。
乔龙德: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建材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成就为世界所瞩目。站在发展的角度,我国建材工业下一步的出路和发展重点,我认为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个是传统产业向高端、绿色化、产业链、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政府一直很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对我们建材产业来讲,传统建材产业占据了整个行业销售收入的70%-80%,这个格局持续了很长的时间,虽然转型好多年了,但到现在还没有很大的改?。建材行业要发展,一定要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两条路一齐走,没有了其中任何一条,那肯定都是要出问题的。如何把握好这两条路呢?其中传统建材还发不发展?怎么发展?传统建材的产量还要不要发展?生产线要不要建设?这些都是值得我们面对的现实问题。
毋庸置疑,传统建材的发展方向肯定是提升式发展,而且是向新需求,向高端、精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现在的传统建材产业若还要像以前那样,每年增长百分之十几或者百分之二十几,既是不可能的,也是危险的,因为不能再有量的增加,只有质的提高和价的提升。从产量上看传统产业目前正处于平稳阶段,每年保持着2%~3%的增长速度,但从销售收入来讲,传统产业销售收入的增长一定要高于产量的增长。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标?那就是向高端发展,向特殊需要发展,向高附加值发展。
传统产业中,水泥和平板玻璃的产量都已供过于求了,不能再增加新的生产线了。目前整个建材行业都在调整结构,希望减少传统产业的比重和份额,增加新兴产业比重,但从实际结果看,费了很大劲,真正的新兴产业每年增加一两个百分点都很困难。为什么呢?既有传统产业所占的基数太大的原因,也有发展新兴产业难度大的原因,即便传统产业每年减少,新兴产业每年增加,也一时调整不过来。以两个人的收入为例,一个人月收入
2万元,另一个人月收入5000元,低收入者拼命工作,年底涨工资提高了20%,也就多了1000元,而高收入者只需增长5%,就可以多1000元,所以低收入者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赶不上高收入者的。我们努力了这么多年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但是整个建材工业结构直到目前才开始真正有所转变。当传统建材的产量有着较大增长的时期,想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是很有局限性的。只有在传统产业的产量不再增长,而且一部分通过功能、性能的改变转向新兴产业,新兴产业真正加快步伐后,才有可能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结构,转变的方向就是向高端和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再以水泥业为例,现在水泥年产量24亿吨,未来一定会逐渐减少到一个相对平台数,比如到20亿吨时,水泥工业总产值会不会减少?回答是不会减少!因为经过品种结构的调整,水泥附加值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