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指南 危重症学会营养学组 2006年
基础能量需要
常用Harris-Benedict公式
男性BEE=++-
女性BEE=++-
其中W表示体重(Kg),H表示身高(cm),A表示年龄(岁)
疾病状态下的能量消耗计算
能量需要=BEE×活动系数×体温系数×应激系数
活动系数:; ;
体温系数:38ºC ; 39ºC ; 40ºC ; 41ºC
应激系数:严重感染/-; 癌症 -
营养支持概念的发展
历史悠久:
现代重症医学与临床营养支持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几乎是同步的,都已经历了约半个世纪的历史。
住院病人普遍存在营养不良:
数十年来大量强有力的证据表明,住院病人中存在着普遍的营养不良;这种营养不良(特别是低蛋白性营养不良)不仅增加了住院病人死亡率,并且显著增加了平均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的支出;
早期适当的营养支持治疗,则可显著地降低上述时间与费用
临床营养支持作为重症病人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学科学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住院重症病人营养不良的发生比率却未见下降的原因:
社会人口老龄化;
医学水平的提高使得重症病人生命延长、病情更加复杂迁延;
应激时的乏氧代谢使得各种营养底物难以利用;
严重的病理生理损害(意识、体力、消化器官功能)妨碍重症
病人进食;
部分慢性病人往往有长期的基础疾病消耗;
病理性肥胖病人的增多;
特别是许多病人在其入院时多忽视了营养状态的评估。
临床营养支持作为重症病人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
到足够的重视。
重症病人营养支持的概念
重症医学是对住院病人发生的危及器官功能和生命的急性病理生理变化进行全方位支持和综合治疗的学科。
在重症医学的综合治疗中,关键是保护和改善全身与各器官的氧输送并使之与氧消耗相适应,即:灌注与氧合。灌注与氧合的目的是维持与改善全身与各器官组织的新陈代谢,而代谢的底物以及部分代谢过程的调理,营养支持是重要的手段。
现代临床营养支持通过代谢调理和免疫功能调节,从结构支持向功能支持发展,发挥着“药理学营养”的重要作用,成为现代危重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症病人营养支持的总目标
供给细胞代谢所需要的能量与营养底物,维持组织器官结构与功能;通过营养素的药理作用调理代谢紊乱,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从而影响疾病的发展与转归,这是实现重症病人营养支持的总目标。
营养支持并不能完全阻止和逆转重症病人严重应激的分解代谢状态和人体组成改变。病人对于补充的蛋白质的保存能力很差。
合理的营养支持,可减少净蛋白的分解及增加合成,改善潜在和已发生的营养不良状态,防治其并发症。
推荐意见1:重症病人常合并代谢紊乱与营养不良,需要给予营养支持
严重应激后机体代谢率明显增高,出现一系列代谢紊乱,- kg/d,机体营养状况迅速下降及发生营养不良(体重丢失≥10%)是重症病人普遍存在的现象,并成为独立因素影响危重症预后。
延迟的营养支持将导致重症病人迅速出现营养不良,并难以为后期的营养治疗所纠正。此外,营养摄入不足和蛋白质能量负平衡与发生营养不良及血源性感染相关,并直接影响ICU病人的预后。
推荐意见2: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应尽早开始
对危重症病人来说,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平衡为第一需要。
在复苏早期、血流动力学尚未稳定或存在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阶段,均不是开始营养支持的安全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