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9
文档名称:

吴起传.txt

格式:txt   页数:24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TX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吴起传.txt

上传人:管理资源吧 2012/2/2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吴起传.tx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您下载的该文件来自TXT下载
欢迎访问:
吴起传
前言
吴起这个历史人物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似乎被人们淡漠了。家父的《吴起传》(北京出版社1991年8月出版)从史学的角度对吴起的有关史料进行了发掘,并对吴起的历史地位给予了应有评价,引起了史学界的重视。1992年我又把《吴起传》改写成少年儿童读物——《吴起》,1993年由天津新蕾出版社出版。但是《吴起传》是一本专业性很强的学术著作,流传范围因此受到很大限制,《吴起》一书则是一本4万多字的历史故事,又只适于初、高中学生阅读,而在现存的文艺作品(包括传统戏剧、评书、小说等)中,竟没有一部是以吴起为主人公的!这不能不让我为吴起感到难过!吴起这位战国早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的光辉事迹,应该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所了解!因此写一部通俗的《吴起传》成了我和父亲的最大心愿。
正值此时,花山文艺出版社的张志春先生约家父与我合写《吴起(文学)传》,天赐良机,于是我们欣然答应了。
在历史上对吴起的评价往往贬多于褒,这主要是因为吴起所崇尚的、所推行的“法治”制度,是与后世封建统治者所奉行的“人治”政策完全针锋相对的。由于这个原因,连司马迁这样的史学家,在他的著作中,吴起也被充满敌意的描述成一个毫无人性、***不眨眼的魔王——这对吴起来说无疑是极不公平的!
吴起是推动中国从旧的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的先行者!
吴起是推动中国法制史进入一个崭新阶段的领头人!吴起创建魏武卒,著《吴起兵法》,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不分胜负)”的奇功伟迹!在军事史上可与孙武并称!
吴起变法改革的经验教训直接影响了后世的商鞅,正是吸取了这些经验教训,商鞅才能成功的推行那决定秦国命运,也决定了中国命运的商鞅变法!在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艰难历程上,吴起功不可没!
要还吴起的本来面目——我们在创作过程中,脑海里久久回荡着这句话。
由于史料的缺乏,书中的一些情节,不可避免的是虚构出来的,但故事的框架、纪年都力求尊重史料。如吴起攻占西河一事在不少史料中都可以找到,但大多只有一两句话,我们便在史料记载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些细节的描写,力图使故事生动一些——因为它毕竟是一本文学作品,而不是史学专著!
在此要感谢张志春先生对我的信任!正是这份信任,才使我这个二十二岁的年轻人鼓足勇气,开始了本书的创作。因为要写一部二、三十万字的历史小说——这对我来说是一个“第一次”,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在写作过程中,我得到了很多老师、朋友的帮助。谭家健先生、孙禄怡女士两位老师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审阅了书稿,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在此,我向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另外,赵晓松、李昕、吴义、陈光等众多朋友也从各个方面给予了很大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不尽人意之处难免。但我们勉力为之,意在抛砖引玉——希望能以此引发各界人士对吴起研究的兴趣,更希望各位老师、前辈和读者朋友们对本书提出批评,我们将不胜感激!
孙东
1995年8月16日于紫竹院昌运宫寓所
吴起传--序幕
序幕
一弯新月从东方冉冉升起,楚国都城郢结束了一天的喧嚣,笼罩在浓浓的夜色之中。大街上没有行人,整个城市像死一样的安静。夜风吹来,一阵阵血腥味儿在空气中弥散开来。凄冷的月光下,隐约可见街头横七竖八地扔着破损的兵器、战鼓,人的尸体和战马的尸体相互挤压着
,地上的血已经凝结为黑褐色,这一切加上那过于安静的街道、房舍显得那样阴森恐怖。城中心的那个小广场显然是被打扫过了,只有一具尸体俯卧在广场的中央。借着月光,我们看到死者是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在他的身上密密麻麻的插着二三十支利箭。两个士兵蹲在离尸体不远的一个墙角里,抱着长枪的枪杆打瞌睡,枪尖在月光下泛着冰冷的光。看样子是在看守广场中央的那具尸体。
突然,在街道的尽头闪出了几个黑影,他们轻轻的但又非常迅速的沿着墙根,向小广场上的那具尸体靠近。很快,他们发现了墙角那两个士兵,马上停止了前进,凑在一起低声地商量了几句。接着,其中的两个抽出了长剑,借着墙壁阴影的掩护,向士兵蹲着的那个墙角潜了过去。两个士兵显然还没有发现这一切,仍旧自顾自的在那里打他们的瞌睡。迷迷乎乎中,两人觉得怀里的长枪被人一把抽走了,紧接着一件冰凉的东西架到了各自的脖子上……
“不许动!”两个士兵果然听话——一动不动。两个持剑人中的一个向另几个黑影藏身的墙根低声喊:“锋叔,过来!”墙根下的那个黑影马上跑了过来。这时那两个惊魂未定的士兵终于看清了来人——一共三个人,把剑架在他们脖子上的是一个身着黑衣的老人和一个披着铁甲的青年,刚过来的那个人,是一个穿着一身布衣的老汉,手里也都提着兵器;三个人虽衣着各异,却都是满脸尘土一身血污。
“吴公子!饶命呀!”两个士兵认出了那个披铁甲的青年,异口同声地喊道:“不干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