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鉴于社交网络学术讨论体系.doc

格式:doc   大小:54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鉴于社交网络学术讨论体系.doc

上传人:pppccc8 2017/11/21 文件大小:5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鉴于社交网络学术讨论体系.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鉴于社交网络学术讨论体系
-->绪论
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智能移动通一讯设备的广泛使用,人们己经可以随时随地访问互联网。互联网己经不仅仅是全球信息库,它的功能和为各领域发展所能提供的推动力正在被人们发掘,例如B2B, B2C、团购网站的崛起创造了一个从工厂直接到达消费者的高效销售渠道,微博的崛起使得电视、报纸、门户网站等传统媒体逐渐丧失其影响力,微博对于我国社会进步正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然而,到目前为止互联网为学术领域所创造的价值相对其它领域(例如商品销售、新闻、军事)却是有限的,究其原因:
(1)学术领域是一个相对小众的领域,难以吸引到大规模的商业投资。
(2)政府、高校、学术机构只注重计算机硬件方面的投资,并不注重互联网方面的投资。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掘互联网在学术领域的价值,对于推动科技进步有重要意义。学术交流是传播学术成果、启迪科学思想的重要途径。互联网可以把不同地域之间的科研工联系起来,对于促进学术交流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笔者以学术交流为切入点,尝试发掘互联网在学术交流领域的潜力。
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是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一环,是科研人员交流学术思想、协作研究、启迪学术思维、传播学术成果的重要形式。学术交流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1)直接交流和间接交流。直接交流指科研人员面对面的交流,包括学术会议、讲座、讨论等形式。间接交流指科研人员借助媒体实现的信息、知识、思想的交流,例如网络、书刊、电视等媒体形式
(2)横向交流和纵向交流。横向交流是指跨学科的学术交流。纵向学术交流是指同一学科内的学术交流。
进入信息时代,学术交流具有了新的特点
(1)学术资源网络化。互联网汇聚了全球信息,学术资源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学术期刊选择网络发行,这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加速了学术成果的传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KI)、万方数据库、读秀学术搜索、谷歌学术搜索等等为科研工提供了海量在线学术资源。
(2)在线学术交流平台兴起。在线学术交流平台使得学术交流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不同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之间的学术交流不再仅限于定期、高成本的学术会议。本科生、研究生也有机会与经验丰富、学识渊博的科研工直接交流。
(3)个人学术网站如雨后春笋。国内个人学术网站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末,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到2004年6月底,各类中文个人学术网站己达到2350多家。个人学术网站可以满足不同学科科研工对于学术交流的特殊要求,具有内容独特、灵活多变等特点,是繁荣学术思想的重要形式。
在线学术交流平台的兴起对学术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也正是笔者的研究对象。下一节主要以科学网、岩土在线为例阐述国内学术交流平台概况。
2国内学术交流平台概况
本节首先以科学网及岩土在线为例简述国内学术交流平台所存在的问题,最后研究国内个人学术网站在学术交流方面的不足之处。科学网是国内专业的学术交流平台。岩土在线是国内岩土工程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媒体、社区与应用平台,该网站不是专业的学术交流平台,但具有一定的学术交流功能,很多学科的学术交流活动都发生在这类综合应用平台上。

科学网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基金委主管,山具有五十-年媒体经验的中国科学报社主办,具有深厚的媒体资本及科教界碑。作为个球址人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