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面瘫手法治疗
常用穴位
阳白
取穴与定位:取穴时患者一般采用正坐或仰靠、仰卧的姿势,阳白位于面部。瞳孔直上方,离眉毛上缘约二厘米处。
位于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处。
解剖位置: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枕额肌额腹。
阳白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枕额肌、帽状腱膜下结缔组织、骨膜(额骨)。皮肤由额神经的眶上神经和滑车上神经双重分布。
百会
取穴与定位:正坐或俯伏,在后发际中点上7寸;或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取穴。
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于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定穴。
解剖位置: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组织。
百会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组织。布有枕大神经,额神经的分支和左、右颞浅、动、静脉及枕动、静脉吻合网。
印堂
取法与定位:印堂穴位于面部,两眉头连线中点即是。
解剖位置:印堂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和降眉间肌。皮肤由额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分布。肌肉由面神经的颞支支配,血液供应来自滑车上动脉和眶上动脉的分支及伴行同名静脉。
睛明
取穴与定位:位于面部,目内眦内上方眶内侧壁凹陷中。
解剖位置: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上泪小管上方→内直肌与筛骨眶板之间。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上泪小管上方、内直肌与筛骨眶板之间。皮肤由三叉神经眼支的滑车上神经分布。皮下组织内血管有内眦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其深层由致密结缔组织形成的睑内侧韧带,使睑板固定于眶缘上。营养眼球外结构的动脉来自眼动脉的终末支之一的额动脉。
太阳
取穴与定位:太阳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解剖位置: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颞筋膜→颞肌。
布有颧面神经,颧颞神经和面神经的颞支;并有颧眶动、静脉通过。
四白
取穴与定位:四白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解剖位置: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提上唇肌→眶下孔或上颔骨[1]。
四白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提上唇肌、眶下孔或上颌骨。有面动、静脉分支,眶下动、静脉。分布着面神经分支,正当眶下神经处。皮肤由上颌神经的眶下神经分布。针由皮肤、皮下组织经眼轮匝肌和提上唇肌,深进眶下孔、眶下管,可能刺及孔、管内的眶下神经、动脉和静脉。针沿管下壁,可至近眶下壁后部结构。所经表情肌由面神经的颧支和颊支支配。
下关
取穴与定位:位于面部,下颌骨髁状突之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之间的凹陷处,闭口取穴
解剖位置: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腮腺→咬肌与颞骨颧突之间→翼外肌。
布有面神经颧支及耳颞神经分支。并有面横动、静脉通过,最深层为上颌动、静脉。
下关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腮腺、咬肌、颞下窝。皮肤由下颌神经的耳颞神经分布。在皮下组织内,有横行于腺体实质内的血管主要有上颌动静脉、面横动静脉、面神经及其神经丛。针经腮腺后,穿过颞肌腱入颞下窝。该窝内,深居有三叉神经运动纤维形成神经支配的翼内、外肌。围绕该二肌由面深部的静脉形成静脉丛,通过该丛的静脉或属支,沟通颅内和面部静脉的吻合。因此,面部有感染的患者,不易采用此穴。
迎香
取穴与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当鼻唇沟中取穴。
解剖位置: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提上唇肌[1]。
迎香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提上唇肌。皮肤由上颌神经的眶下神经分布。有面动、静脉及眶下动、静脉分支。分布着面神经与眶下神经的吻合支。皮下组织内有面神经的分支和面动脉的鼻外侧动脉经过。针由皮肤、皮下筋膜而达提上唇肌,该肌由面神经的颊支支配。